白缘(鱼央)引进与养殖技术

来源 :2007年全国海水健康养殖与水产品质量安全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9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缘(鱼央)(Liobagrus marginatus Giinther)隶属鲇形目(Siluriformes)钝头(鱼危)科(Ablycipiticl-ae)缺属(Liobagrus Hilendorf),分布于长江上游及其支流水域中,是我国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和横断山脉地区特有的小型无鳞无肌间刺冷水性底栖鱼类,适应浑浊的水中生活。白缘缺因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含肉率高、富集微量元素、无肌间刺而深受大众喜爱,在当地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均非常显著。由于野生白缘缺在当地没有人工养殖,而需求量居高不下,近年来天然资源急剧减少,市场价格逐年升高。笔者从2003年开始引种,在驯养、繁育以及鱼病防治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其他文献
在当前案件高发、犯罪手段日新月异的严峻形势下,警犬技术必须适应犯罪形势发展,在传统经验基础上,真正发挥警犬训导员的主导作用,在实战中不断积累经验、勇于探索,将"人犬结合,以人为主"的工作方针始终贯穿于我省警犬专业工作之中。只有警犬训导员不断适应犯罪形势的变化,才能指导警犬使用方法、训练方向的不断更新;只有警犬训导员牢固树立警犬现场使用意识,才能使警犬在现场应用中有的放矢,才能做到"犬为人用,用之有
日本对虾生长快,适应性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适宜鲜活运输和消费,其经济价值较高,是目前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养殖的主要对虾品种,也是目前我国旅游餐饮业中的重要鲜活水产品之一。近几年日本对虾成为河口三角洲地区滩涂养殖的主要对象,养殖面积达到33333.33 hm2(50万亩),但是由于病害较多,使得产量减少,效益降低,同时由于大量使用药物,导致残留较多,降低了质量,影响了该项产业的健康发展。2000-2
海洋贝类产品一直是深受群众喜爱的食品。近年来,随着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不断排江排海,海洋纳污量增加,影响了海域水环境质量,一些海域赤潮现象增多,有毒藻类大量繁殖,加上贝类生活习性和环境特殊,使得贝体带毒状况增多,导致国内先后发生多起由贝类引起的食源性贝毒素中毒事件,其中不乏致死性中毒,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威胁。欧盟则从1997年7月1日起全面禁止从中国进口贝类产品。由于我国各海区出产贝类的安全
贝壳形态和生长指标是贝类遗传育种与种苗繁殖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据。通过对贝壳形态与生长指标相关分析,筛选出与经济性状紧密相关的贝壳形态性状,在人工繁育和养殖中的亲本选择具有重要意义。生物在遗传上的差异及其与形态和数量性状的关系是现代群体遗传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即在研究基因变异的同时,对形态性状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用更多的有效参数来研究形态性状与基因变异的关系及不同群体间的差异,是群体遗传学应用研究
选择育种是传统的育种方法,在动植物育种中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已经培育和改良了大量的动物和植物品种和品系。传统的育种方法和现代的群体改良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水产生物,一些水产动物如普通鲤鱼、大麻哈鱼、虹鳟鱼、鲇鱼、尼罗罗非鱼、太平洋牡蛎已经开展了广泛的选择育种工作,而其他一些主要的水产养殖种类如中国鲤鱼、印度鲤鱼和巨虎虾迄今为止受到的重视程度有限,少量物种如贻贝、草鲤及遮目鱼根本没有进行遗传改良。选择
刺参在自然海区中生长缓慢,成活率低,生长周期长,由幼参养到成参需要3~4 a时间,其中一大半时间消耗在夏眠和冬季低水温期,海参适宜生长水温在5~20℃,而且生长只在底质是岩礁的地区。像黄河口地区底质泥沙的自然海区,不适宜生长,这样产量受限,因而供不应求,且营养价值高,价格昂贵。为此2004夏季,本研究进行地下咸水养殖海参工作,并通过人工控温工厂养殖技术实验,在海参养成、缩短养成周期,病害实验等方面
宽壳全海笋,属瓣鳃纲、古异齿亚纲、海螂目、海笋科的动物,我国北方沿海俗称象鼻子蛤,分布在黄渤海地区以及东南沿海。它贝壳大而薄脆,成体壳长6~8cm;软体肥满、味极丰美,含大量的乳状汁,无论是营养价值还是味道都超过牡蛎,是优良的食用品种;水管粗壮肥大,伸展时约为壳长的3倍,体长可达20~30cm,个体质量在80~120 g。目前,李生尧初步研究了大沽全海笋人工繁育技术;蔡英亚等观察了马尼拉全海笋生态
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是我国主要海产经济鱼类,主要分布于渤海、黄海以及东海海域。牙鲆个体大,生长快,味道鲜美,是深受人们欢迎的鱼类。由于牙鲆经济价值较高,北方沿海人工养殖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主要养殖对象。各养殖场大多从海上捕捞野生亲鱼,经培育后采卵获得后代,有的养殖场从自养群体中挑选个体大的留作亲鱼,有的养殖场每年从海中补充一部分野生亲鱼。尽管如此,养殖场的亲鱼数量也是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鱼类。虽然牙鲆已经成为北方沿海主要养殖对象,但由于是野生鱼类,生长速度较慢,抗病力差。因此,培育生长速度快等经济性状好的优良品种已是养殖业的迫切要求。本文对牙鲆亲鱼分别进行了人工授精和诱导雌核发育,获得11个组合,测定了各家系后裔的7个性状,并进行遗传分析,探讨了牙鲆各性状与生长之间的线性关系,以求为牙鲆
关于牙鲆胚胎发育研究,安永义畅指出牙鲆卵直径约0.9mm,油球1个,围卵腔较窄;在水温10~20℃,盐度26~50的范围内可以正常发育,最适条件为水温15℃,盐度34;10℃水温下孵化时间约165h,20℃时约33 h。田永胜等观察牙鲆14~16℃下发育93h出膜,张榭令等报道牙鲆水温14.6~15.5℃下胚胎发育63h 30 min进入孵化期。但是对于牙鲆单倍体、雌核发育二倍体和三倍体的胚胎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