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高效益棒材生产线新模式

来源 :中国金属学会2002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暨第七届轧钢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83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详细介绍了两条棒材生产线的新模式,包括生产线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生产工艺特点等.新模式的生产线具有生产组织灵活、适应性强、生产工艺先进、产品质量高、产品精度好的优点,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其他文献
研究了铁素体区润滑热轧的IF钢在随后的冷轧及退火工艺参灵敏对深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IF钢在冷轧压下率为75﹪时所获得的r值最高.织构分析表明,铁素体区润滑热轧的热轧板具有{111}//ND再结晶结构组分,冷轧时采用75﹪的压下率和随后进行再结晶退火可获得较强的{111}//ND织构.当冷轧压下率再增加时,{111}//ND织构将会减弱.并对这一实验结果从显微组织及织构形成进行了分析.由于滑移面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CSP低碳钢板热轧过程中各道次组织及夹杂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六道次的变形,晶粒尺寸由变形的168μm细化到6.5μm左右,中心部位晶粒尺寸与表面相差不大.夹杂物多为细小的内生夹杂物,尺寸多在3~7μm之间;外来夹杂物很少,尺寸多大于20μm.夹杂物主要为脆性的复合夹杂物和复杂氧化物,形状以圆形或近似圆形为主.
通过实验室热模拟实验,现场生产实验,总结规律,提出了解决方案,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模索出适合现场工艺条件下的工艺控制方法,并在生产中应用,改善了SWRH82B产品性能,提高了产品实物质量.
为了研究CSP热轧超薄规格低碳钢板的微观组织、二相粒子的析出及强化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本文应用扫描电镜上的背电子散射衍射(EBSD)取向分析系统、H-800透射电镜和热力学理论,对CSP热轧超薄规格1.0mm低碳钢板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超薄规格板的热轧终轧组织为再结晶奥氏体和非再结晶奥氏体的混合组织,其中再结晶奥氏体占较大比重.板的最终组织为大量铁素体加部分珠光体组织,铁素体晶粒细小
通过对冷轧厂罩式炉退火时产生的黏结缺陷的分析,找出黏结产生机理;通过对其主要影响因素(退火工艺条件、带钢表面粗糙度和清洁度、卷取张力、板形、平整工艺等)的研究,找到了黏结的控制手段.
09CuPTiRE耐大气腐蚀热轧钢板主要用于生产铁道车辆,本文阐述了本溪钢铁(集团)责任有限公司在开发09CuPTiRE钢的过程中,根据各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进行化学成分的设计;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工艺控制;冶炼成分控制、热连轧控轧控冷工艺;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并针对各技术难点提出解决措施及实际效果.
采用Q235连铸板坯,在首钢中厚板厂3300mm轧机上进行了中板细晶化的工业轧制试验,研究了轧制温度、轧制变形量分配、待温期间冷却方式和终轧后冷却方式对板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终轧后空冷比较,水幕冷却明显提高了材料的屈服强度;采用较低的精轧开轧温度并结合终轧后水幕冷即,明显提高了板材的屈服强度(50MPa以上),甚至有的12mm板材屈服强度接近400MPa的水平,细化了铁素体晶粒(多数达
本文介绍了首钢型材厂通过采取加强管理的措施和技术改造的手段,全面提高钢材包装质量的一些做法,并通过改造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后我国小型连续式轧机的建设和改造提出了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本文分析了小型材、线材生产的发展,介绍了提高小型材、线材生产工艺总体水平采用的多项先进实用技术和装备.
本文结合一钢公司连铸板坯热送热装工艺研究及试验应用进行了总结,肯定了热送热装技术的工艺研究取得一定的综合效果,同时结合一钢公司现状及发展不锈钢的需要,从理论、技术上探讨了有关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