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V飞秒激光使用3年后制瓣稳定性分析

来源 :第八届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大会暨山西省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第五届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ff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使用3年的LDV飞秒激光制瓣的稳定性.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0月和2013年5月行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手术病例各60眼,通过对不同时间段飞秒激光所制角膜瓣的精确性、一致性、重复性进行对比分析来监测本台设备的稳定性.结果:2010组、2013组制瓣前测量角膜中央厚度分别为(534.6±32.1)um、(539.9±25.3)um,2010组、2013组所制角膜瓣厚度分别为(89.1±9.1)um,(89.4±8.7)um,比较两组间术前角膜厚度及角膜瓣厚度,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青少年视疲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门诊就诊的40例诊断为视疲劳的青少年患者,给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滴眼,分别记录用药前和用药后1周,2周及4周后患者的自觉症状及体征,观察并评估药物疗效及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与用药前相比较,患者自觉症状和体征都有明显改善,尤其是用药一疗程(4周)后有效率达到95%,且未发现药物引起的全身及局部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会议
视野也叫周边视力,它表示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以外的视觉细胞功能.视野检查方法有很多,用视野计检查视野比较精确,其中又有动态视野检查法和静态视野检查法.动态视野检查法是用一定刺激强度视标从某一不可见区,如视野周边部或暗点中心向可见区移动来探查不可见区与可见区交界点的方法,动态视野检查法主要用于测绘等视线和暗点范围,目前临床常用的平面视野计、弧形视野计均属此种.静态视野检查法,是视标不动,通过逐渐增加视标
会议
1 病案杨某,男,48岁,2013年4月12日初诊.患者诉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眼眶酸痛,3小时前突然出现右眼眶痛,伴视力下降,剧烈头痛.门诊以"右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收入院.查视力:右眼0.6,左眼1.0,眼压:右眼Tn+3,左眼20mmhg,右眼球结膜睫状充血,角膜雾状水肿,前房浅,房水清,瞳孔散大,约5mm,晶状体透明,玻璃体清,眼底视盘界清色正,杯盘比适中,血管比例大致正常,
会议
眼外伤是我国重要致盲眼病之一。外伤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低眼压是眼外伤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长期低眼压不仅会造成眼内组织结构和功能严重受损,以及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引起眼球萎缩,影响外观。对于外伤性低眼压的治疗目前临床上缺乏统一的认识及标准,治疗手段及结果不能令人满意。为此,本章着重概述了外伤性低眼压的生理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及特点、临床检查及诊断以及治疗等,目的在于提高对外伤性低眼压的认识,为探讨提高外
会议
目的:探讨术前正确评估外伤情况,应用不同方法寻找泪小管断端和术中注意内眦成形,可以提高下泪小管吻合手术的成功率。方法:2010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下泪小管断裂患者36例,根据外伤位置和深度,在手术显微镜下寻找断端并行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结果:36例下泪小管断裂患者全部吻合成功,术后8-12W拔管后冲洗泪道全部通畅,其中3例冲洗有阻力,患者有轻度泪溢症状。结论:术前正确评估外伤情况,运用合适
会议
目的:分析眼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40例眼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进行HMB-45、S-100鼠抗人单克隆抗体HE和免疫组化染色,并对患者一般资料、肿瘤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发生在葡萄膜25例、眼表组织8例、眼眶继发性肿瘤4例、眼睑皮肤2例、泪囊1例。
病例摘要:患者李XX,男,61岁,以右眼视物模糊1年余之主诉来我院就诊.1年余前,患者开始出现右眼视力逐渐下降,不伴有眼胀、眼痛等症状.曾于外院就诊,诊断"青光眼",给予"派立明、苏为坦"点眼.既往史:患者左眼20余年前失明,具体原因不详,30余年前患者颜面部开始出现色素沉着并逐渐扩大.
会议
身处信息化社会,现代眼科医师用眼负荷日益严重,书写电子病历,网上查阅文献,撰写科研论文,手机阅读,微信微博,视频娱乐等等,长期持续使用电子设备不但会导致视疲劳,VDT综合症,来自电子设备的有害光线也无时无刻不在伤害着眼科医师的眼睛。
会议
目的:观察ICL治疗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52例(501眼)高度近视眼施行Staar Collamer单片式可植入接触镜(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植入,并在术前二周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平均年龄28岁(18-47岁),角膜厚度0.461mm-0.584mm,平均为0.521mm,屈光度-20.5D-3.5D,平均-15.5D,随诊观察0.5-4年,查
目的:评价矫正散光的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toric implantable contable lens,TIC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合并散光的有效性、精确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TICL植入术,术前散光度在(-1.50-5.00)D之间,38例(75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方差分析、多因素回归等方法统计分析手术疗效、各种并发症及其可能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