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20边底水水平井注汽量优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来源 :中国石油学会第十届青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287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20水平井吞吐轮次高,多轮次吞吐后水平段热量分布不均、动用不均,油汽比逐年下降,因此需要根据储层物性、动用程度等因素的变化对热量进行优化.在原油黏温、相渗等室内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渗透率、饱和度等油藏物性参数,建立地质模型,并进行历史拟合,通过温度场、压力场和饱和度场展布规律研究,优化储层需热量,实现按需注汽.边底水稠油油藏多轮次吞吐后,油层压力受边底水的影响难以降低,蒸汽加热半径因受边底水吸热增幅较小;压力场变化是优化油层需汽量的主导因素;在吞吐初期,边水影响小,井底压力不断降低,注汽强度不断增加,每米油层需热量不断增大;边底水入侵后,井底压力趋于稳定,储层需热量也随之趋于稳定;首次提出了"按需注汽",并通过数值模拟,对不同条件下储层需热量进行了优化.在目前低油价条件下,该技术对稠油热采水平井降本增效、实现效益开发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基于致密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定量化方法精度不足的实际,以中国鄂尔多斯盆地陆相低压致密砂岩储层为例,联合岩心特殊制样、光薄片、场发射SEM成像、EDS能谱分析、大视域成像、高分辨率图像精细处理、精细分形表征、大数统计分析等技术手段,旨在引入一种定性-定量表征致密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新方法——"伞式解构",以期从新的角度全方位揭示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储层各向异性特征及其对储渗的影响,这将为创新致密砂岩储层
本文采用有限差分方法求解双尺度模型,获得不同Damk(o)hler数(Da)下岩心的孔隙度场图;结合物模实验,分析岩心溶蚀形态随Da的变化规律,明确酸蚀类型界限.数模发现,Da在200~500之间时,岩心溶蚀形态为面溶蚀到蚓孔溶蚀的过渡阶段;Da在50~200之间时,岩心均出现蚓孔溶蚀;Da在1—50之间时,岩心溶蚀形态从蚓孔溶蚀转到密集溶蚀.物模实验发现,在酸液浓度20%条件下,注入速度小于2m
为了确定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的联合井网井间连通情况,建立了考虑裂缝非均匀产液的多级压裂水平井多井干扰试井解释模型,运用Green函数、Newman乘积法得到了井底压力解,并绘制了无量纲压力和压力导数典型曲线图版,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多级压裂水平井多井干扰试井模型典型曲线划分为7个流动阶段,其中在系统干扰流阶段,压力导数曲线下降,且注水井的注水量越大,其下降程度越大;当周围注水井的总注水量小于多级
转流线是提高特高含水老油田采收率的主要技术之一,特别是在水窜严重、流线复杂、动用不均衡井区能起到较好的效果.面对国际油价大幅下滑的严峻形势,通过探索转流线手段的优选方法,优选低成本转流线手段,可强化存量创效,减少高耗水区无效水循环,降低开发成本,实现存量资产保值增值不减值.为此,通过公式推导和大量矿场计算,得出井组实际驱替压差与理论驱替压差的临界比值,并通过该比值优选转流线手段.在坨142单元的不
氧腐蚀是限制注空气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采用失重法以及XRD分析、EDS分析和SEM分析等方法,对注空气过程中井下管柱腐蚀规律及防护措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氧腐蚀速率随着氧分压增大而加快,即使在常压空气下腐蚀速率仍高于行业标准;存在一个临界温度及矿化度条件,使氧腐蚀速率达到最高;腐蚀产物膜疏松不致密,对钢体保护作用不大.需考虑多种防腐措施有效控制氧腐蚀,包括利用润滑油脂对钢材表面进行处理、加
为解决复杂断块油藏水驱后含水上升快、产量下降的难题,室内采用物理模拟的方法开展了稠油、轻质原油的静态低温氧化实验、单管和双管填砂管空气泡沫驱油实验,建立了阿雷尼乌斯修正模型和反映原油参与低温氧化反应持续能力的指标.实验结果表明:耗氧量与原油黏度没有绝对的关系;存在一个含水饱和度拐点,高于该点,原油的耗氧效果变差;原油芳香烃含量大小对反应速率有较大影响;轻质原油的空气泡沫驱效果好于稠油,单管驱油效率
综合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实验资料,对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致密砂砾岩储层基本特征、成岩作用以及成岩演化序列进行研究,并分析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河子组岩石成分成熟度低,孔隙度主要集中在2%~8%之间,渗透率分布范围为0.001~0.1mD,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型储层;发育原生孔、次生孔隙及微裂隙三种孔隙类型.储层目前处于中成岩B期及晚成岩阶段;成岩作用是沙河子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原
大庆油田首次在D区块开展了中低渗透油藏功能性聚表剂驱现场试验.室内研究表明,新型的驱油体系具有较好的驱油效果.为确保现场试验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效果,在试验过程中以最大限度提高采收率为目标,开展了新型驱油体系提高采收率方法研究.通过优化注入参数设计、精准措施挖潜和改变液流方向的逐级挖潜,促使试验区得到高效开发,在提高驱油效率的基础上扩大了波及体积,局部剩余油得到进一步挖潜,现场试验提高采收率达11%
大量实验与现场测试数据均表明,气藏的渗透率在气体流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复杂,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随着开采的进行,气层压力将会下降,地层有效应力也将随之改变;同时,岩石骨架将发生弹塑性变形;天然气流动过程中,由于气体流动速度的影响,渗流过程可能呈现非达西流动;支撑剂的压实和嵌入作用将对气藏渗透率有高度非线性的复杂影响;渗流状态呈现出多流态的特点,渗透率依流型的变化而变化.本文以指数型渗透率模型为基础
通过统计胜利油区高压低渗储层地层测试资料,明确该类储层地质、渗流及测试曲线特征,揭示高压低渗储层测试过程中测试压差及开关井时间难以确定这两大难点.在测试压差研究方面,通过资料统计,找到回收量、孔隙度及测试压差之间的关系,引入综合系数的概念,绘制综合系数与回收量图版,确定最优测试压差;在开关井时间研究方面,通过测试资料统计,找到径向流稳定出现时间tn,绘制tn(tn)/tp-φ-kh关联图,从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