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中国体育传播经历了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渠道的传播阶段,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重构体育传播格局,引发了传播理念、传播平台、传播内容等多维度的变革。探索"人工智能+传媒"的应用路径,有助于提升体育新闻信息采集、生产和传播的效率,塑造体育活动品牌,更好地向社会传递体育文化和精神,进一步实现信息服务和传播方式的个性化、精准化,改善受众认知体验,满足多元化的体育信息需求,进而激发公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助力全民健身活动持续健康开展。体育传播的涵义及发展现状按照学者许正林的定义,所谓体育传播是指利用多种传播媒介而进行的体育信息的传播活动。我国体育传播经历了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传播的发展阶段,基本形成了传统体育传播与互联网体育传播互相补充、相得益彰的体育传播格局[8]。但必须看到,体育传播尚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体育文化需求,与健康中国与体育强国的建设目标仍有比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仍需进一步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还不够深入,传播的思维理念、方式方法、手段渠道、形态业态等都需结合新的技术条件加以创新。人工智能时代体育传播的特征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人工智能时代的体育传播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的特征:3.1去中心化、非线性的体育传播理念以体育传播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传播者演进为一种算法和程序,受众成为信息的主宰者,实现了传播者与受众的有机融合,形成反馈即产出的双向传播。3.2跨界融合、多元化的体育传播平台互联网背景下无限生产和媒介融合的趋势推动了体育运动和信息服务类平台型媒体的产生与发展,其强调以受众体育需求为核心,提供经过筛选、整合和深度加工处理的个性化体育服务,满足用户对体育资讯全方位、多层次的认知需求,真正打通了传播平台与体育产品和服务之间的通路。3.3个性化、深度化的体育传播内容通过运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使得后台及时获取相应数据,对用户个体进行精准"画像",精准把握个体最感兴趣的体育信息产品和体育运动偏好,利用算法将不同特征的用户运动偏好进行标签化处理,并运用机器学习推荐引擎,为不同群体推送个性化的体育服务资讯和内容,实现受众与信息之间的精准、定向匹配。人工智能在体育传播中的应用方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重构体育传播格局,在体育传播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4.1传感器技术拓宽体育信息采集维度一方面,记录体育活动开展的环境数据和人体生理特征数据等一系列重要信息和数据,进而反映和预测用户的运动健康状态和趋势,为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利用无人机弥补人类观察范围受感官局限的视域,在体育赛事多维度直播中发挥图像收集和实时跟踪作用。4.2智能机器人辅助体育新闻写作通过海量数据挖掘数据间的相关性,提取隐含其中有潜在价值的体育新闻线索,并通过机器人写作显著提升写作效率,降低写作成本,以极短的时间自动标记照片、自动化形成文本故事、实时录制视频等,更好契合体育新闻时效性的要求。4.3 VR与AR技术增强体育认知体验以全景化、全时空的视角对体育活动情况进行采集和录制,经过后期技术手段编辑呈现在客户端上,使用户能够"直接置身"于所呈现的体育活动之中,从被动旁观者向现场参与者的角色转变,强化体育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代入"体验,实现内容和体验的互动式构建。4.4运用智能算法推荐实现体育资讯服务的个性化分发平台通过对用户画像的勾勒,更加注重对个体体育锻炼和服务需求的及时捕捉和智能推送,实现体育信息和服务与个体需求在用户个体特征、环境综合特征和所关注体育资讯内容特征的精准匹配。结论与建议:5.1结论通过分析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构体育传播格局,呈现出传播理念去中心化、非线性化,传播平台跨界融合、多元化以及传播内容个性化、深度化等特征。进而提出人工智能可以应用于传感器技术,拓展体育信息采集维度,智能机器人辅助体育新闻写作,VR/AR技术改善体育认知体验,运用智能算法推荐提供个性化的体育信息服务等领域,以此提升体育信息生产和传播效率。5.2建议1)在体育赛事报道和体育文化传承活动中运用VR和AR技术,强化民众对体育活动场景的"代入"体验,打造身临其境的在场感,增强人与体育活动场景的交互性,促使社会公众开展多维度的思考,进行运动内容和体验的双重交互式建构,有助于其对活动场景与现实的整体把握与客观认知。2)将智能算法应用于体育信息传播,基于不同的时空和场景,更加注重对用户体育锻炼和服务需求的及时捕捉和智能推送,实现体育信息的个性化分发,同时,依托大数据预判用户群体日常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关注点,并提前做好相应的引导推荐和体育资源配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