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三棱丸含药血清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细胞芳香化酶及环氧合酶-2的影响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xs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子宫肌瘤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芳香化酶和环氧合酶-2在表达上的差异,探讨加味三棱丸(SLW)含药血清对内异症在位内膜芳香化酶、环氧合酶-2表达的影响。 方法: 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子宫肌瘸组、给予SLW含药血清前后内异症组芳香化酶、环氧合酶-2蛋白和mRNA的表达,发光免疫分析法及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上述各组细胞上清中雌二醇及前列腺素E<,2>的含量。 结果:以未给药的内异症内膜组为对照,子宫肌瘤组芳香化酶、环氧合酶-2mRNA蛋白的表达,分泌雌二醇及前列腺素E<,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SLW 5.0、2.5g·kg<-1>·d<-1>组芳香化酶、环氧合酶-2蛋白和mRNA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P<0.05或P<0.01)。SLW 1.25g·kg<-1>·d<-1>组芳香化酶mRNA和蛋白、环氧合酶-2蛋白的表达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环氧合酶-2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SLW 5.0、2.5、1.25g·kg<-1>·d<-1>组分泌的雌二醇和前列腺素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加味三棱九可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细胞芳香化酶和环氧合酶-2的表达,从而降低局部雌激素及前列腺素E<,2>的水平。
其他文献
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艾滋病仍无法彻底根治。虽不断有新的抗HIV药物出现,为早日攻克艾滋病带来了希望。本文介绍了艾滋病(AIDS)的治疗,阐述了抗病毒药物的风险评估,浅谈了中医药的风险评估,提出了未来的展望。
艾滋病(AIDS)是一种慢性的严重的致死率高的传染病,目前我国已进入HIV感染者的快速增长期和艾滋病的疾病高发期,我院从1991年以来开始收治艾滋病病人,至今共收治住院病人900多例,其中合并感染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M)的患者也逐年增加,病情较重,预后极差,为了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诊治水平,本文将对收治的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目的:观察消糜颗粒治疗HIV/AIDS口腔念珠菌病对念珠菌的抑制作用。方法:治疗组40例艾滋病病人使用消糜颗粒治疗并与制霉菌素片作对照,检测念珠菌的镜检、培养情况。结果:消糜颗粒治疗该地HIV/AIDS口腔念珠菌病,对念珠菌的抑制效果优于制霉菌素片。结论:消糜颗粒治疗HIV/AIDS口腔念珠菌病对念珠菌的抑制效率高。
艾滋病称为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它是由艾滋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本文介绍了艾滋病治疗的现状,阐述了中药免疫调节在艾滋病治疗中的价值和地位。
感染性疾病是发生机会较多的疾病,中医认为:多由外邪入侵(病毒、细菌等外缘性因素),正气不足(免疫功能下降),脏腑功能失调(代谢紊乱)等引起,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机会则要明显的高于常人群体。本文探讨了HIV/AIDS的免疫调节,提出了治疗方法,分析了研究结果。
河南省艾滋病的流行特点是艾滋病疫情分布较广泛,涉及全省18个省辖市。局部村庄呈高度的灶性分布(6市、13个县、20个乡、38个村)。HIV阳性者多为1995年前后有偿供血者,许多人经血感染艾滋病毒至今已至10年,未来将有大量患者进入艾滋病期。为了解益艾康胶囊可能产生的蓄积性毒性和延迟性毒性反应,本文对动物给予益艾康胶囊长期服用进行了实验,并观察长期用药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
简述目前国内艾滋病流行病学及西医治疗情况,提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综述目前国内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方面研究进展,归纳出目前中医界认为AIDS的发病外因为“邪侵”,内因为“正虚”,为虚实夹杂之证,病位涉及肝、脾、肾等脏器。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本课题组通过对中医理论学术演变的梳理,提出“五脏阴阳”这一辨证纲领及“三维守恒”治疗法则这一创新理论,并在这一创新理论指导下,在艾滋病的临床治疗中取得
大黄总蒽醌是中药大黄中的药效成分,我们之前报道了其在SD大鼠中的肾脏毒性。本实验中考察了大黄总葸醌对非啮齿类动物比格犬的肾毒性。而且,使用总蒽醌中的活性成分大黄素和MDCK肾小管细胞进行了对大黄总蒽醌特定作用靶点的体外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黄总蒽醌口服l3周,比格犬产生肾脏毒性,组织切片显示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使用MTT法汞l LDH释放检测大黄素对MDCK细胞毒性影响,使用流式细胞术检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是现代医学新命名的一种男性老年前期病症,是在男性中年向老年过渡阶段的生理转折期形成的一种疾病。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国际"男性学"的崛起,人们在探讨男性疾病时,针对男性的生理、病理特点,提出了男性亦同女性一样,有一个"更年期症状",并逐渐被人们重视和认可,从而确立了"男性更年期综合征"这一病名。中医各代医家对男性进入老年之前阶段的病变,有着逐渐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对男性更年期
目的:观察养颜祛斑颗粒对老年小鼠皮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用药组分别灌胃养颜祛斑颗粒大剂量(3.O9/kg)、小剂量组(1.59/kg),阳性对照组灌胃VitE(O.05g/kg),空白对照组灌胃等容量生理盐水,连续21天。观察小鼠皮肤组织匀浆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养颜祛斑颗粒能提高老年小鼠皮肤SOD活性(P<0.05),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