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水纳米流体的扩散系数预测模型

来源 :2016年第九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t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前人有关强化传质的实验研究及理论基础上,提出氨水纳米流体中纳米粒子的布朗运动导致了扩散传质的强化;结合斯托克斯-爱因斯坦方程,推导出了氨水纳米流体的氨扩散系数计算式。
其他文献
基于果蔬低温水浴电磁预处理实验研究基础,采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CCD),通过双因素三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果蔬电磁预处理工艺.以磁感应强度和处理时间作为自变量,以失重率、腐烂指数、呼吸强度、色差和硬度作为响应值,通过Design-Expert 8.0模拟软件建立模型对最佳处理强度进行预测,其结果显示:“火凤凰”黄瓜低温水浴电磁预处理的最佳处理强度:磁感应强度为64.8 Gs,处理时间为34.4m
对高低温双热源驱动的两级喷射式制冷系统进行了相关热力学分析、模拟计算和数据分析。选择丙烷和异戊烷分别作为喷射式制冷子系统和热泵子系统的循环工质。针对系统各部件建立计算模型,引用制冷工质的实际物性参数,设计了总系统计算流程图并辅助MATLAB软件进行模拟求解。同时将两级系统与以异戊烷作为工质的由高温热源驱动的单级喷射式制冷系统进行了对比。
以液氮为冷源,研制了一套基于千分测微器的材料热膨胀系数简易测量装置,能够测量80 K至353K温区各类固体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可重复性高于99.3%,不确定度小于3.34%.通过对T1紫铜、6060铝、304不锈钢、尼龙、G10环氧树脂等典型材料测量膨胀系数数据与文献数据比较,发现两者最大相对测量偏差小于6.0%,80 K~353 K的平均值偏差约为3.1%.
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切换为冷水机组运行时设定采用地源热泵进水温度与当地湿球温度的差值设定来控制冷水机组系统的开启时刻,冷水机组系统切换至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则考虑设定切换时间和切换湿球温差两种不同控制策略,通过建立理论模型计算对比,从系统能耗、钻孔壁温度和系统初投资综合考虑,发现在冷水机组系统切换时间控制策略下,冷机开启湿球温差设定为2 ℃、冷机运行小时数设定为3 h是最优的控制策略;在冷水机组系统切换
针对纺织厂工业车间空调系统能耗大、空气含尘浓度高、换气次数多等特点,开发一种新型蒸发冷却式节能净化空调。采用新型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技术作为其预冷段,利用高效的新一代带有增压腔的靶式撞击流喷嘴的流体动力式喷水室对空气降温加湿。
建立了以纳米流体为工质且带槽式聚光器的太阳能直接吸收式集热器的数值模型,模拟和讨论了其在聚光工况下的集热特性并与传统间接吸收式集热器对比。获得它们集热管内部的温度分布和集热效率,结果表明:纳米流体直接吸收式集热器中管内温度分布更均匀;当且仅当入口温度低于一定值时纳米流体直接吸收式集热器的集热效率比间接吸收式集热器更高。
本文提出蒸发冷却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将其原理进行介绍,对系统新风温湿度要求进行分析,结合我国主要城市的气候特征,对蒸发冷却新风机组的适用性进行介绍,得出西藏、西宁、乌鲁木齐、兰州、贵阳和呼和浩特可使用蒸发冷却新风机组的形式。
本文就国内外几种相关复合式空调所出现的不足,提出一种新型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复合式空调,主要介绍了该新型空调试验样机的设计方案,阐述了机组的风量平衡和热平衡,并简要介绍了相关参数的确定方法,以期对类似试验样机的加工生产及后续的试验测试等提供一些参考。
湿度调节是影响舒适条件的重要因素,与传统的冷凝除湿等方式相比,溶液除湿更具节能优势。但在溶液除湿过程中,溶液各参数对除湿量的影响不是独立而是相关的,这就增加了系统的控制难度。本文基于响应曲面的实验方法,对系统除湿量的影响参数进行了实验分析。
对西安市某大学拟建图书馆室内热湿环控冷热源进行了分析计算,结合手算、负荷计算软件和DeST全年能耗软件得到冷热负荷分别为3608kW,3841kW.根据当地能源条件,结合经济性分析,选定三台1210kW常规冷水机组和两台2.8MW常压间接式燃气热水锅炉(5年)+市政供热(15年)为最优冷热源方案.建筑末端空调系统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及特点,采用吊顶式空调机组、带热回收空气处理机组以及全新风机组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