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氨水体系VLB行为适宜热力学模型的研究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k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对氨/水体系气液平衡研究的文献调查,选择了Guillevic等提出的一套等温数据为工作基础,该文研究了状态方程法与活度系数法对氨/水体系气液平衡性质预测的适用性,其中状态方程法分别选用理想体系的计算方法,BWR方程、SR-Polar方程、LK-P方程和RKS方程;活度系数法是基于气相选用RKS方程,液相分别选用NRTL模型、电解质NRTL模型、UNIQUAC模型、UNIFAC模型和Wilson方程。结果发现,限于该研究的工用活度系数法并没有良好表现,而LK-P方程和RKS方程的模拟结果显然优于其它方法。
其他文献
为有效回收和利用CO跨临界循环的气体冷却器的排气热量,该文提出了一种将蒸发冷却除湿法供冷和CO跨临界循环结合起来的系统方式。该方式可有效提高系统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并可满足全年的空调要求。
用有限时间热力学方法分析恒温热源条件下实际回热式布雷顿循环的功率密度特性,计入工质与高、低温侧换热器的热阻损失,压气机、涡轮机的不可逆压缩和膨胀损失、和管路系统中的和损失,导出了功率密度与压比间的解析式,并通过数值计算将对应于最大功率密度时的一些参数与对应于最大功率时的同样参数进行了比较。
为了提高车用潜贮热器相变贮热材料Ba(OH).8HO在热循环中的贮热容量,该文对车用潜热贮热器相变贮热材料Ba(OH).8HO的晶体惯态改良进行了实验研究,用高倍电子显微镜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别对其贮热体系晶体惯态改良前后在1000次熔冻循环过程中晶体显微组织变化情况和体系贮热能力的衰变情况进行了观察,筛选出了满足工程需要的晶体惯态改良剂。
提出了过程的全局夹点分析与超结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MINLP)相结合的能量集成最优综合法。对多个过程与公用工程系统的全局夹点分析,在实现各过程内部换热后进行全局剩余热阱和剩余热源与蒸汽动力系统系统的能量集成,确定热回收量和蒸汽动力耗量等能量集成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建立包含过程热物流产生各等级蒸汽、冷物流使用各等级蒸汽加热的各种可能匹配方案的蒸汽系统换热网络超结构,并建立描述超结构的MINLP模型,
用球共鸣声法测量了工质R290在温度分温为293.48K、302.96K、313,21K和323.19K时,压力从200kpa~700kpa范围内的四条等温线共28个音速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由热力学关系式得到了R290在四个温度下的理想气体比热容和第二音速维里系数。同时根据现有的高精度实验数据拟合R290的理想气体比热方程。这些研究为R290在工程上的应用提供了必需的热物理性质基础数据。
该文在介绍利用环保、安全的CO作为制冷剂的跨临界循环的基础上,分析了标准空调工况下系统各部件的(火用)损失情况,并通过与其它常规工质的双比,提出了采用汽液两相螺杆膨胀机取代系统中的节流阀的方法。该方法可明显提高系统的COP,具有广阔的实际应用前景。文章结合CO跨临界流体的实际特点,对研制、开发CO两相螺杆膨胀机提出了设计思想和建议。
从质量、能量和熵平衡的基本原理出发,导出了具有均相和非均相化学反应的耦合传热传质系统熵产率方程,得到了各种条件下熵产率方程的简化形式,为对具有化学反应的耦合传热传质系统进行性能分析与改进提供了一种有力的工具。
对全局过程节能改造的能量集成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改进的顶层分析法,对蒸汽动力系统剩余热功转化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改进,采用了全局过程产用蒸汽等级优化,使过程改造的全局能量集成始终以经济效益为判据,由外及内层层深入,以较少的过程数据和工作量完成复杂的能量集成改造分析。应用实例表明,改进的顶层分析法于复杂过程系统节能改造的方案确定是有效的。
该文在采用冷负系数法计算我国典型气象地区负荷分布的基础上,对供热空调系统不同压缩机转速下的变工况特性、变速容量调节特性及其节能机理进行分析,得到了寻找根据室外温度条件对供热空调系统的容量进行实时控制的压缩机转速变化规律的有效方法。
引入了超临界系数以描述液滴冷凝这一动态过程;并综合最小临界体积,冷凝速率和坚直壁面液滴脱落条件等三个相互制约的因素考虑接触角最优取值;探讨了提高冷凝速率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