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的特色

来源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er_l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市地质条件特殊,为满足重庆大规模工程建设的需要,编制了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D43-2005)。从勘察命名、地方特色、所用地基承载力概念、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的关系、实用性、适用范围和条款表述所用助动词等方面介绍了该标准的特点。
其他文献
作为同时保证路基稳定与变形,实现快速交通的有效手段,桩柱式路基已在国内得到迅猛发展。在系统进行既有工程调研,全面整理国内重要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给出桩柱式路基的定义与分类,阐述其在国内公路、铁路建设中的应用概况,重点就其试验研究、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对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提出了看法。
复合桩基是一种充分利用桩间土、桩土共同作用的桩基础形式。最近几年,这种桩型已在多层建筑特别是逐步在高层建筑中开始应用。基于一个应用复合桩基的高层建筑的工程实例,对其进行了随上部结构施工荷载变化的一系列原位测试;同时利用有限元对其进行了三维非线性数值模拟,在总体平均沉降、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桩土荷载承担比、桩周土应力、桩顶应力等方面得到了许多有益的数据和曲线。将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反映出
分析了沉桩施工引起的挤土效应,针对某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的具体要求,采取了应力释放孔、防挤沟及调整打桩顺序等减少沉桩挤土效应的防治措施,并对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及地面隆起进行了监测。由结果可知,土体水平位移及隆起较小,应力释放孔及防挤沟等措施在减少沉桩挤土效应方面是可行的。
采用通过ISO 9000认证的ANSYS软件,对大型岩质滑坡中超大直径抗滑短桩桩前滑动面以上岩体的水平抗力和作用在桩上的水平下滑力进行分析。研究了全长桩和抗滑短桩的受力分布和特点。得出了抗滑短桩在岩质滑坡治理中具有明显优越性的认识。
弦线模量(E)基本原理的计算软件25个,计算结果证明了弦线模量把变形模量(E)的适用范围从初始直线段延伸到了极限荷载。弦线模量计算黄土增湿变形的软件39个,计算结果对比说明弦线模量计算自重湿陷的准确性远高于自重湿陷系数(δ);计算黄土增湿变形考虑影响湿陷的基本因素、基础面积和基底压力以外,又考虑了地区差异、微结构、侧向挤出、浸水方式和土层分布等影响因素,所以计算和实测接近;湿陷系数(δ)的计算值没
通过对太原地区某工程实例的分析,对该场地湿陷性黄土的自重湿陷量实测值和计算值进行了比较,粗略地分析了该地区湿陷性黄土的特征,为该地区今后的工程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膨胀土胀缩性等级评价是治理膨胀土的首要任务。应用信息熵理论和可变模糊集合理论,探讨了膨胀土胀缩性等级的熵可变模糊评价模型,建立了基于膨胀土胀缩性等级评价指标信息熵和专家经验知识的综合权值确定方法。工程实例应用结果及与其他评价方法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法是有效可行的。
概括地总结和评价了软土地下工程与深基坑工程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软土地下工程与深基坑工程中涉及的关键性土工问题,包括开挖卸载与复杂应力路径下土体的变形强度特性和本构模型、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变形与稳定分析、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层变形与隧道开挖面的稳定性、地下工程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软土隧道的纵向不均匀沉降与长期沉降分析、地下工程施工的土工离心机试验模拟,最后对本次会议提交的论
探讨了隧道施工对邻近单桩的影响,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隧道开挖对距隧道工作面不同距离、距隧道中心线不同距离的单桩工作性状(变形、轴力和弯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距隧道开挖面及隧道外轮廓线O.5倍隧道直径范围内,隧道开挖对地表沉降及邻近单桩的影响较明显,为隧道开挖的影响区;在此影响区外,隧道开挖对地表沉降及邻近单桩的影响相对较小。
在总结国内外湖泊疏浚污染底泥堆场工程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湖泊疏浚污染底泥堆场环境安全性的综合评价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堆场选址、建设和完工后运营(或封闭)几个阶段中涉及的可能导致污染物外泄的因素进行评估,并建议了相应的防止措施和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