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糯玉米多酚组分降血糖活性

来源 :第十五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hilei19850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酚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果实等部位,被称为"第七类营养素",是分子结构中有若干个酚性羟基植物成分的总称,包括黄酮类、单宁类、酚酸类以及花色苷类等.中国当前育成的鲜食糯玉米品种繁多,色彩多样,多酚类化合物含量非常高,对于促进消费者身体健康极为有益.分析不同鲜食糯玉米品种中的多酚组成,探讨不同品种所具有的降血糖活性,将推动鲜食糯玉米的食用,为鲜食糯玉米育种和栽培营养化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其影响范围己近涉及到生产、生活及生态等多个方面,农业生产受气候变化影响最直接,最敏感,通过改变农业的生产条件而导致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生长季的生长发育,造成粮食产量的波动.尽管气候变化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还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对此己逐步形成共识的是气候变化已经并将继续对粮食生产产生重大影响.由于气候条件的变化,高纬度半干旱地区主要作物品种的布局以及作物的种
华北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传统的种植方式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季轮作.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华北平原的温度持续增加,单一的种植模式使得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一年两熟种植模式中,降水主要集中在玉米生长季,小麦季灌溉3-4次己成为常态,过量的地下水开采使得该地区地下水位快速下降,形成了地下水漏斗.夏玉米传统收获期较早,籽粒灌浆不充分,未能充分利用该地区的热量资源,造成大量光温资源的浪
创新作物种植体系,改进和调整种植结构,是适应黄淮海地区未来气候和生产条件变化,充分利用光温资源,实现周年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双季玉米模式是一种新型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两季均采用C4作物玉米搭配种植,具有产量高,资源利用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与不同季节光温资源匹配的品种选择是双季玉米种植模式建立的关键,然而,针对黄淮海区的气候资源条件,如何通过不同生育期玉米品种的选择及两季间的合理搭配、播期调整等
增加种植密度,依靠群体发挥增产潜力是当前玉米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种植密度过高致使叶片之间相互遮盖,冠层郁闭,叶片早衰,群体光合源生产能力降低,影响了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及物质积累,限制了库的发育.此外,随着密度增大,资源用于个体竞争将增强,势必会造成资源的重新分配,形成了个体水平的冗余,如叶片的相对增大,从而过多消耗营养物质和能量,导致单株生产力下降,进而影响了群体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本试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黄淮南部夏玉米抽雄散粉期常遇到高温干旱或阴雨寡照天气,对果穗授粉结实和产量形成造成严重影响.据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19世纪以来,全球陆地温度上升了0.89℃,而黄淮南部气候生态条件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表现为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伴随着机械化的发展,该区耕作制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玉米由过去麦垄套种为主改为麦后直播,播种期随之延后10d左右.本研究针对黄淮南部气候生态条件
干旱胁迫下,植物激素脱落酸(ABA)大量积累,其作为一种逆境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不可忽视.前人对籽粒发育和ABA之间的关系从不同水平进行了大量研究,表明ABA不仅能调节胚乳细胞分裂,而且在籽粒充实期对灌浆也具有调节作用,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但是,由于ABA与籽粒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既密切又十分复杂,对其影响和调控在一些观点上仍存在分歧;另外,近年来阶段性干旱频发,而在干旱胁迫下植株体内A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产量约占全球玉米产量的20%左右,2011年玉米种植面积已达034亿hm2,成为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产量1928亿kg,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33.7%.东北地区春玉米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0%.东北地区同时也是中国气候变化敏感区域之一,直接影响该地区玉米生产.本文以东北地区春玉米为研究对象,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播期对东北地区春玉米产量的影响,为东北地区春玉米生产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华北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其中玉米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36%左右,如何稳定并提升玉米产量适应气候变化,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明确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播期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对于充分合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9世纪60年代以来,"绿色革命"大大提高了世界粮食产量,主要归功于新品种的培育和栽培管理措施的进步.然而,作物实际产量与潜在产量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甚至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不同农户田块之间产量差距也较大.缩小这个差距对于提高粮食产量,满足日益增加的生活所需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农户实际产量与作物潜在产量之间差距到底有多大?究竟是哪些因素造成了这个差距?限制其产量潜力发挥的因素又是什么?应该采取什
当前,中国粮食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东北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又是中国气候变化敏感区.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通过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国家供给侧改革,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研究气候变化不同粮食作物的产量潜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变化趋势及其影响的差异性,为提出具有针对性结构调整方案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以吉林省梨树县为研究区域,基于田间试验(春玉米和春小麦的不同灌溉处理试验)进行农业生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