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土工程国内外研究发展比较

来源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全国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oafraidwh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结了国内外农业水土工程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对国内与国外在农业水土工程各领域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理念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国内外上述差异产生的原因.对本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和预测,最后提出了我国在该领域研究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其他文献
自压软管微灌技术是一种较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在新疆得到了迅速推广.文中分析了单双向供水下毛管的水力性能,给出了双向供水下毛管铺设长度的设计步骤,并对单双向供水下毛管铺设长度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单向供水毛管坡度i=0.1%、0、0.1%下的灌水均匀度进行了试验,数值模拟结果同试验结果相符.同等条件毛管采用双向供水的灌水均匀度比单向供水的高,铺设长度也比单向供水的长.毛管单向供水下坡度i=0.1%,最长
预测分析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特征必须首先获得土壤水力参数,而且土壤水力参数的准确性决定着与这些参数有关的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值模型的准确性.本文依据一维积水入渗试验的累积入渗量资料利用Hydrus-1D软件反推土壤水力特性参数,利用反推的土壤水力特性参数和Hydrus-1D软件对一维积水入渗过程的累积入渗量、入渗率、湿润深度、含水量分布进行模拟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土壤累积入渗量、入渗率、湿润锋
本文以内蒙古河套灌区的农业生产实际为背景,根据野外观测资料和田间实测气象资料,利用SHAW模型模拟分析了季节性冻融期的土壤冻结融化过程、冻融期间水热迁移规律和不同初始含水率对冻融期的水热状况的影响,得到了与水热迁移相关的物理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包括土壤含水率、储水量、温度、冻结深度、考虑水热交换情况下的地表蒸发、水分通量等,体现了理论分析相对于试验研究的优越性.为水资源综合评价、合理调配、土壤水资源
为揭示膜下滴灌地的土壤水分空间变异规律,对新疆玛纳斯河下游平原区膜下滴灌地表层0~20cm土层进行三个不同尺度土壤含水率取样.取样间距为50m、面积为200m×450m的大区(称L尺度),内套取样间距为5m、面积为50m×50m的中区(称M尺度),再内套取样间距为0.5m、面积为5m×5m的小区(称S尺度).分别采用经典统计、地质统计及分形方法研究土壤水分的统计特征、半方差函数及分维值,绘制了土壤
综合应用碘、溴、氯和硝酸根四种离子对土壤水非均匀流动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碘—淀粉显色原理示踪非均匀流动通道,溴、氯和硝酸根三种离子先后入渗,示踪非均匀动态过程.在基于连续性模型模拟均匀入渗条件下流动过程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非均匀流动动态特性.由于流动的非均匀性,水流最大入渗深度为连续性模拟均匀入渗深度的1.2倍,由于仅在部分区域发生非均匀流动,以及流动过程中非均匀流动通道并不完全重合,测定的三
由于地下滴灌系统的毛管埋于土壤中,因此灌水器的流量不仅受工作压力的影响,而且与土壤质地密切相关.以均质壤土(L)、均质砂土(S)、上砂下壤(SL)和壤土中有砂土夹层(LSL)4种土壤质地结构为对象,利用室内土箱(60×40×80cm)试验,研究了土壤质地及其层状结构对灌水器流量的影响,估算了灌水器出口正压值.试验选用0.1MPa下额定流量为1.1L/h的地下滴灌专用灌水器,工作压力分别为2、3、6
通过连续3年对大田棉花膜下滴灌土壤盐分进行监测,滴灌土壤盐分的运移特性为:连续的滴灌对≥0.7%以上的高含盐量棉田有显著降低土壤含盐量的作用,平均年降幅为0.2%左右,表层土壤盐分降低明显,但对含盐鼍≤0.3%的棉田土壤盐分降低不明显.在同一水平面上土壤含盐量随水分分布的趋势为:棉花行外侧>地膜外裸地>棉花行内侧>滴灌带下部.滴灌对棉田地下水位深变化影响不明显.
研究蒸发比值(EF),对于估算作物耗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涡度相关法对西北旱区的葡萄园进行了2年的连续监测,分析了葡萄园EF的日与季变化特征,并将中午EF估算的耗水与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实测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晴朗的白天,当可供能量大于200Wm-2时,EF较为稳定,反之则较离散;白天各时段的平均EF与日平均EF较一致,10:00~15:00内的EF与日均值非常接近,中午14:00~15:0
土壤温度是土壤热特征的表现,直接关系到作物生长和土壤活性.本文通过测坑试验,研究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的土壤温度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豆分枝、玉米拔节以后至成熟期以前,密闭冠层截获了大量能量,对地表形成保护层,地表散热差,使得30cm以下土层温度比较稳定;作物生长前期和后期的生育阶段,表土温度高,受气象因素影响,日变幅大,剖面温度由上至下逐层降低.地积温对作物营养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根
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大部分为生态脆弱的荒漠,用于防风固沙的人工植被,在刚种植的2-3年内,需要用矿化度比较高的地下水进行补充灌溉.本研究采用三种矿化度(3g/L、7g/L、12g/L)的咸水,对两年生柠条进行补充灌溉.结果表明,灌溉水中的盐分是柠条生理活动与生长速率的限制因素:灌溉水矿化度由3g/L增大到12g/L时,其叶绿素相对含量、蒸腾速率与光合速率,最多分别减小35.0%(9月初)、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