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GIS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全国第五次地质灾害防治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errr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论述了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系统设计要点和系统功能特点,并对采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说明.系统采用了部署灵活、扩展性强的三层体系结构,基于模块化思想进行设计与实现,以分布式架构集成异构的数据源,并建立了模型库管理决策模型.系统以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数据数学模型为核心,应用数据库技术、基于FeatureBase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了融合通用地理信息功能与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业务功能的分布式软件系统,实现了地质灾害信息采集、传输、管理、分析、决策、发布的一体化平台.现场实施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能有效为职能部门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和信息发布服务.
其他文献
长江三峡库区滑坡体的形成、演化与滑坡所处区域构造特征、局部构造特征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表现为滑坡体的存在受控于区域构造演化,同时又是局部构造后期改造的结果:第一,前期构造的"反转"变形是在薄皮构造控制下滑坡形成的一种可能的形式;第二,裂隙的组合形式、组数以及与河流流向的关系对滑坡的形成及规模具有控制作用;第三,同期或不同期次构造的复合部位是滑坡发生的主要集中地区.
在区域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及区域降雨监测的基础上,在四川雅安雨城区开展了大中比例尺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研究工作.建立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的算法,并建立了适合县,(市)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的模型.模拟运行和正式运行证实,本方法效果较好,能够在类似区域进行推广.
本文根据野外调研和工程勘察资料,查明了清江隔河岩库区天池口滑坡的几何结构和工程地质特性,探讨了天池口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结合工程勘察测得的物理力学参数分析了滑坡在蓄水和降水时的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在目前正常蓄水条件下,该滑坡体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本文简介了长江三峡库区岸坡的风化剥蚀速率、库区岸坡陡崖崩塌后退的速率以及崩坡积物的蠕动速率,重点就岸坡的物质运动与灾害事件进行了论述。
本文分析三峡库区山地灾害的基本特征,着重讨论库区滑坡灾害与前期降水量的相关关系,发现三个降水因子与滑坡发生的关系最为密切,在此基础上得到诱发滑坡发生的两种降水类型,最后运用Fisher判别法则建立滑坡发生的降水预报方程,为库区山地灾害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我队在2001年接受了重庆市移民局委托的"重庆市渝北区洛碛镇浸没区治理详勘",该工程是三峡库区唯一一个受浸没的城镇,勘察工程难度较大,我们采用了多种工作手段和方法,按ISO9001质量体系管理,成功完成了勘察工作,并获得重庆市2004年度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同年获国家第九届优秀工程勘察银奖.
某企业拟在山东省莱芜市南冶镇附近建设焦化项目.此类项目污废水排放量大,污染物复杂,含有挥发酚、氰化物、氨氮、石油类等有毒、有害成分,属重污染类项目.拟选厂址主要分布奥陶系石灰岩裂隙岩溶水,含水系统地表、地下岩溶发育,上覆第四系松散层零散分布,防渗隔污性极差.拟选厂周围3.5km范围内分布有三处水源地,水质优良,因此水环境十分敏感.根据地下水环境特征进行环境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拟建项目极易污染地下水,
岩崩滑坡地质灾害变形监测工作贯穿防治工程实施前、中、后各阶段,是反馈防治施工设计、指导施工与检验工程防治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以长江三峡库区链子崖危岩体T8-T12缝险段变形监测为例,简述了链子崖危岩体监测系统,其变形监测成果表明危岩体变形监测系统在防治工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链子崖T8-T12缝险段危岩体呈显不均匀蠕动变形,实施治理非常必要;治理工程实施中底部煤层采空区承重阻滑工程施工扰动了危
垃圾填埋场底部粘土衬垫层是垃圾卫生填埋不可缺少的防渗系统组成部分.垃圾在填埋场里由于厌氧发酵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底部HDPE膜及其下的粘土层受热的作用将使水分向下迁移,最终导致粘土收缩干裂,增加防渗系统的渗透风险.本文探讨了加热作用对HDPE膜下的粘土衬层的工程性能的影响.
本文着重论述了小秦岭矿区内泥石流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分析了它们发生和发展的地质环境背景.包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并对人类经济活动引起的泥石流地质灾害发育程度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小秦岭矿区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