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轴功元件有机朗肯循环低品质能源利用

来源 :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节能净化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dq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车用内燃机尾气余热多变性及有机朗肯循环高能乏汽的特征,在传统有机朗肯循环中引入了空间回热和可变膨胀比特征环节,形成了单轴功有机朗肯循环低品质能源利用系统构架;为了探究单轴功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对内燃机尾气余热和高能乏汽利用的可行性和潜力,基于某6缸增压内燃机实际尾气状态构建了GT-power仿真模型.通过系统体积、干度、温度、压力等工作参数的性能曲线验证了过热过冷工质均可顺利喷射且乏汽可被闪急冷凝实现回热.基于校准后的一维仿真模型深入研究了结构特征余隙容积对空间回热、膨胀做功的影响,随着膨胀机余隙容积的增加其回热效率逐渐增加,但做功效率先增加后降低;因此合理的优化结构情况下较传统换热器式回热更具快速性紧凑性和回热完全性.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GDI汽油机尾气中碳烟颗粒生成机理和降低碳烟颗粒的措施,本文利用PAHs采集装置收集尾气中的PAHs和碳烟颗粒,并利用色谱-质谱分析方法和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对PAHs和碳烟颗粒进行了分析和观测.结果表明:GDI汽油机尾气中存在气相和颗粒相PAHs,气相PAHs主要是A2~A3的稀环芳香烃,颗粒相PAHs主要是A5~A6的稠环芳香烃,A4同时存在于气相和颗粒相PAHs中,气相A2的浓度最高
以某型电控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基于软件Pro/Engineer和AVL FIRE,建立了该型柴油机高原燃烧模型,并通过柴油机高海拔(低气压)燃烧特性模拟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改变模型中的边界条件,分析了不同海拔(大气压力)对电控共轨柴油机缸内速度场、燃油浓度场以及温度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海拔对缸内速度场、燃油浓度场以及温度场的影响较大,在同一工况下,随着海拔的增加,缸内速度场和燃油浓度
以某增压中冷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了该增压中冷柴油机工作过程仿真模型,并根据试验数据进行了校核计算.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对增压柴油机的三脉冲排气系统进行了改型设计,建立了MPC排气系统和定压排气系统仿真模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对三种排气系统的仿真及对比分析,表明MPC及定压排气系统选取合理的较小排气管径能够降低发动机油耗,减弱涡轮进口压力脉动,保证较高的涡轮效率和功率
为了更好地掌握发动机燃用煤层气的燃烧特性,本文针对不同组分煤层气,建立了煤层气预混层流燃烧的数学模型,通过预混层流火焰燃烧模型和封闭的均相反应器模型模拟计算了层流火焰的燃烧过程,对煤层气层流燃烧火焰燃烧速度特性进行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煤层气组分对层流燃烧速度有不同的影响,在一定的当量比下,随着煤层气中甲烷含量的增加,煤层气的层流燃烧速度不断增加;当煤层气掺入氢气和一氧化碳时,且随着氢气掺入
近年来,作为天然气发动机推广应用的主要形式之一,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得到广泛关注。开展了不同引燃柴油量下当量比对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低负荷燃烧影响规律的研究.定义了放热率曲线的“时序系数”,以表征燃烧过程的时序特征.试验表明:引燃柴油量相同时,随着燃空当量比增加,热效率先升高后降低;总碳氢排放(THC)降低;滞燃期延长;燃烧重心先接近上止点后远离上止点;第一放热率峰值先出现在燃烧始点附近,
本文基于声学仿真分析,开展柴油发电机组排气抗性消声器设计.运用Virtual.Lab进行流速、温度对组合内插管消声器声场影响分析.设计了一款三腔直通式内接穿孔管消声器,通过声学仿真分析,研究传递损失与频段的关系,找出传递损失中消声量较低的频率段,进而对消声器进行改进设计,在内部隔板处插入两个小扩张室,小扩张室内的插入管设计部分穿孔.对改进后的消声器进行声学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0-3000Hz范围内
分析了单级涡轮增压技术应用于汽车柴油机高原功率恢复的局限性.比较分析了相继增压、复合增压和多级涡轮增压三种典型的多级增压技术各自的原理、研究及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研究了不同多级增压方式在高原环境下应用的可行性,并提出二级可调增压技术是提高柴油机高海拔性能的首选多级增压技术.
为了研究柴油机进气预混醇燃料的非常规排放特性,在进气道喷射甲醇、乙醇和掺水乙醇(含水体积30%)来实现二元燃料燃烧方式;利用红外线光谱经傅里叶变换分析仪在线检测方法,研究了醇燃料比例和负荷对非常规排放物NO2、甲醛和乙醛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元燃料燃烧始点较纯柴油靠后,最大放热率和预混放热量增加;NO2和甲醛排放随着预混醇燃料比例增加和负荷降低而上升,乙醛排放随着乙醇与掺水乙醇比例增加和负荷降低而上
为了研究乙醇汽油混合燃料对GDI发动机超细微粒(ultrafine particles,UFPs)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排放的影响,利用DMS500型快速颗粒物光谱仪开展了点火定时和过量空气系数λ对UFPs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乙醇掺比的增加,UFPs的数量和质量浓度均逐渐减少,粒径分布朝着小粒径方向发展.不同过量空气系数λ下,UFPs的数量浓度曲线总体上呈现双峰或三峰分布.随着点火定时的
本文以基于6S50ME-C8.2型柴油机搭建的船舶余热利用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Matlab软件平台,根据矩阵模式热经济学成本分析理论,建立热经济学分析模型,并且在四个不同主机负荷下对余热利用系统进行热经济学成本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主机在75%负荷下运行时,船舶柴油机余热利用系统具有较低的单位火用成本和单位热经济学成本,并揭示了系统节能改造的关键环节,为系统的优化改进提供了有力保证和科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