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村水库间歇式预泄洪水对沁河下游防洪影响分析

来源 :中国水利学会2017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zhilun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2015年汛前沁河河口村水库首次实施间歇性预泄洪水,根据对沁河洪水预泄期间共获取的2310组水文观测数据的比较,分析了洪水演进时间、水文站洪峰流量到达时间、水位变化幅度、流量过程线、洪峰流量的演进变化等方面因素.间歇性预泄洪水期间,洪水演进时间较大程度延长,五龙口水文站洪峰流量到达武陟水文站流量可以得到有效削减,沁河下游河势稳定,沁河下游河道主槽泄洪能力增减程度不一,五龙口至丹河口河道主槽泄洪能力在1000m3/s以上,丹河口至武陟水文站河道主槽泄洪能力在1000~500m3/s之间,武陟水文站至沁河口河道主槽泄洪能力在500~200m3/s之间.由此得出,沁河河口村水库间歇性预泄洪水的防洪调度方式是保证沁河下游防洪安全的一种有效方式:五龙口水文站洪峰流量到达武陟水文站流量可以得到有效削减,且在保证沁河下游武陟滩区不出现漫滩的情况下,可通过调整河口村水库放水时间或适当加大泄量等方式,进一步优化河口村水库泄水方案,既可保证水库泄水安全,也可达到对沁河下游河道进行冲刷、增大河道排洪能力的目的.
其他文献
采用云南省丽江气象站1954-2014年实测降水量系列资料,对丽江坝区降水量进行计算分析,验证了丽江气象站降水量雨型P-Ⅲ型分布.得出丽江坝区降水量的年际和年内变化都比较大、年内分配极不均的特点,丽江气象站一个完整的变化周期约为25~30年,其年降水量、汛期降水量总体上呈现微弱上升趋势,但是1999-2014年这段时间,年降水量为递减趋势.分析成果可为丽江市水资源调查评价以及防汛抗旱提供参考.
利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定西市安定区和平凉市静宁县三地14年(2000-2013)降水量系列资料,并结合两种典型作物(玉米、土豆)的亩产数据,分析了三地14年内降水变化趋势与作物产量变化趋势.结论表明:三地降水量呈现湿润递增趋势;作物产量的变化与降水量变化有一定的联系.
在太阳和月亮等天体引潮力的作用下,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都会产生周期性变化,人们感受最深的是海洋潮汐现象.作为大气圈中的水,在水汽形成水滴降落到地面过程中,在引潮力作用下会使降水时空分布上形成一定规律,虽然比起气压、气流和气温等影响要小得多,但从一定角度上可以为降水预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利用现有采集系统进行数据分析,间接的验证了该影响的存在.降水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研究降水的时空分布关系及其
华容县城位于洞庭湖四口河系地区的华容河水系,由于一般地面高程低于外河洪水位,区内排涝任务繁重.通过对现有排涝设施的调查研究和排涝能力分析,按规划标准的要求提出了解决华容县城治涝问题的工程措施包括新(扩)建泵站、排水管渠整治、水闸整治和调蓄渠湖建设等.
2013年"9.13"大暴雨给上海城市运行带来了较大影响.在这场大暴雨的应对过程中,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奋力抗灾,基本实现了"无伤亡,少损失"的目标.但是此次大暴雨也暴露出了基础设施的短板和应急管理能力的差距.通过全面梳理分析"9.13"大暴雨应对工作中暴露出的防汛薄弱环节,市防汛办在总结多年工作实践基础上,从会商研判、快速响应、综合调度、行业联手、应急值守、合力抢险等方面入手,建立一系列应急联动工
根据国家统一的管理规定和技术要求,辽宁省完成了3个年度的洪水风险图编制和成果集成任务,在实际工作中提前筹划、积极探索.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经验进行总结凝练,对成果集成过程中的进度与质量控制经验进行归纳分享,为下一步洪水风险图编制及成果应用奠定基础.
土壤含水量是表述土壤干湿程度,反映农作物水分状况的重要物理参数,是农牧业生产条件中一项关键指标.土壤含水量预测能够反映某一阶段农业干旱程度和旱情发展趋势,为综合评价干旱程度、为各级领导和政府部门指挥抗旱减灾提供决策性依据.在天然旱地植被系统中,土壤水含量与大气水、地表水和蒸散量等因素关系密切,且存在水量平衡关系.依据该水量平衡关系和实测水文资料,创建了土壤含水量预测模型,并应用到2016年吉林省中
防汛抗旱,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一项关系全局的重要工作.由于盐池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毛乌素沙漠南缘,年平均降水量294mm,年蒸发量达2179mm,为降水量的7.4倍.干旱少雨及地形地貌决定了易涝易旱特别是易受洪水威胁的基本县情.因此应全面加强防洪抗旱工程建设,着力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防汛抗旱保障能力建设。
尼尔基水库和丰满水库是松花江流域重要控制性水利工程,2013年,尼尔基水库和丰满水库相继发生超50a一遇特大洪水,2座水库对洪水进行了有效调节,充分发挥了拦洪、削峰、错峰作用,将嫩江中下游洪水削减到10~20a一遇,第二松花江下游洪水削减至不到5a一遇,松花江干流洪水削减到10~20a一遇,有效减轻了下游河段的防洪压力,为减少嫩江、第二松花江及松花江干流的洪水灾害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以基层黄河防汛为基础,分析了当前防洪预案存在的不足,对以预案数字化应对不足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数字防洪预案总体架构和建设规划,结合基层黄河防汛抗旱实际工作,提出了数字预案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