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酮酸氧化酶及赖氏法与速率法检测ALT的比较

来源 :第六次全国医学分子微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ianfa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丙酮酸氧化酶及赖氏法与速率法检测ALT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微板丙酮酸氧化酶法优于微板赖氏法及微板速率法,建议该法作为血站筛查ALT的新方法。
其他文献
本文对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进行了探讨。AMEs基因的PCR检测技术的建立为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研究,临床分离株监测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手段。
本文对广州市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广州市流动人员中流脑A、C群免疫水平较低,提示今后应在流动人群聚集地适时开展流脑菌苗接种,以提高其免疫水平。
本文运用RT-PCR技术对用兔病毒性出血症疫苗免疫的中国白兔外周血淋巴细胞(PMBCr)进行了扩增,将pTIFN-γ双酶切,回收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ETIFN-γ,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并用IPTG进行了诱导。结果表明,重组菌菌体裂解物经SDS-PAGE电泳可检测到相对分子量为22.6 kDa的重组蛋白.经凝胶薄层扫描,重组蛋白表达量可占菌体蛋
本文对丹阳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丹阳市健康人群对麻疹有一定的免疫力,近期不会发生大面积的麻疹流行,但是应重视麻疹的预防与控制,对15岁~和10岁~组人群进行麻疹疫苗的加强免疫,提高抗体水平。
本文对蛋白质组学技术与放射诱导的Hela细胞的改变进行了研究。运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探究X射线照射Hela的辐射相关蛋白,有助于揭示放射相关机理,并为检测宫颈癌的病情及预后提供线索。
本文介绍了上下文相关的隐Markov模型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比较基因组的隐Markov模型,以用于非编码RNA基因的识别。
本文对土贝母皂甙体内抗乙型肝炎病毒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土贝母皂甙大剂量组拉米夫定组血清中的DHBV-DNA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停药3天后各组DHBV-DNA未见转阴者,病毒复制均有反弹现象,说明两种药物在实验给药时间内不能彻底清除病毒血症;土贝母皂甙中、小剂量在实验给药时间内对DHBV-DNA无抑制作用;土贝母皂甙在用药期间可降低血清中DHBV-DNA水平。
本文用Beckman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对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三组患者进行了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同时与正常人结果进行了对比,探讨了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本文对人类巨细胞病毒UL147基因在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CMV-UL147广泛存在于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序列呈现高度多态性,预测蛋白质重要功能区高度保守,提示UL147基因可能在HCMV致病上起一定的作用。
本文对粘膜佐剂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无毒突变体mLT63及CpG-ODN的鼻内免疫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鼻免疫mLT63、CpG-ODN均能加强靶抗原在血清、肺粘膜组织的免疫反应,免疫原性强的抗原(TT)可在远端牯膜组织(直肠、阴道)诱导出更高滴度的抗体;mLT63剂量的差异以及抗原对不同佐剂的反应则无显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