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甲基锂氟类硅烯与氢分子的反应机理

来源 :中国化学第八届量子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sbz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从头计算方法在G2(MP2)水平上研究了亚甲基锂氟类硅烯与氢分子的反应:H<,2>C=SiLiF+H<,2>→H<,2>C=SiH<,2>+LiF,首次讨论了其反应机理.对反应势能面上反应物、过渡态、产物的构型参数进行了全优化,用内禀反应坐标法(IRC)考察了反应途径.该反应的势垒为237.1kJ/mol.基于MP2(full)/6-31G(d)优化构型,计算得到了各体系的谱振动频率.以统计力学方法和过渡态理论,分别计算了反应的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平衡常数、A因子及速率常数.计算结果表明,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反应速度加快,反应产率增加.
其他文献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6-311G方法,对SiC和SiC(m=4~14)团簇的几何构型、电子结构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iC和SiC(m=4~14)团簇的基态均为线状结构,Si原子倾向于在C
应用从头算分子轨道法在RHF/6-31G**的计算水平上对甲基叔丁基醚的合成与分解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优化出平衡态的反应物和产物以及过渡态的几何构型,对过渡态构型进行了振动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CH+NO→OH+CHN的反应机理,在B3LYP/6-31G(d)水平上优化了反应通道上各驻点的几何构型.所有的构型都在CCSD/6-311++G(d,p)水平上做了单点能计算并
讨论了所做实验Ba(S)+HI(X∑,v,J)→BaI(X∑,v,J)+H(S)态-态反应的机理,在碰撞能量较低时,碰撞参量的极大值b取决于角动量的离心垒,在碰撞能量大于5kcal/mol时,b取决于能量守
本文的目的是处理截断组态相互作用问题,强调的是提供高效率的算法及其程序化,因此,用了空穴与粒子的对应,将采用不同于Paldus和Boule方法中的态分类,而在计算矩阵元时,仍采
富勒烯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在富勒烯中嵌入金属原子能给富勒烯材料带来很多特殊的功能;本文对最近合成出的ScN@C、ScN@C、ScN@C三种富勒烯用量子化学从头算的理论方法进行探讨,
第一过渡金属MC在T群下的能隙很小,其最高占据轨道(HOMO)大部分都是未充满轨道,易于发生结构畸变,对于正离子TiC的轨道分析表明,其能隙值变大,而负离子的HOMO能量为正值,表明
采用DFT和HF对NO和CO在Pt,Pd和Rh上的桥式和线式吸附模型进行了计算,并在SDCI水平上对能量和键能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1)通过比较络合物的构型和电子结构,发现对桥式吸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以原子簇Cu为模拟表面,对氢氰酸(HCN)在Cu(100)表面上不同吸附位的吸附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HCN通过N端垂直吸附在表面上时,顶位是其最佳吸附位,吸
用CASSCF和B3LYP方法以4-31G基组研究了由巴里烯形成半瞬烯的光异构化反应及基态(S)和激发态(T)上的相关反应势能面.在T势能面,反应经历两个双自由基中间体和三个过渡态.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