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真菌不同菌属应用氟康唑与伏立康唑药物敏感性与耐药性的对比研究

来源 :山东省第十九次眼科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nol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真菌不同菌属应用1%氟康唑与10mg/ml伏立康唑眼用制剂的药物敏感性与耐药性进行对比,从而发现二者临床应用效果有何差异,以期指导真菌性角膜炎(FK)临床用药。 方法 对所有入选FK患者317例317眼,分别应用1%氟康唑与10mg/ml伏立康唑,进行药物敏感性与耐药性的对比。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紫外线B(UVB)对HLE B-3细胞Ca2+-ATP酶基因和蛋白表达影响及对细胞内Ca2+水平的调节,阐明UVB诱发HLEB-3细胞凋亡的作用机理。 方法 MTT法检测UVB对HLE B-3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UVB对线粒体膜电位(ΔΨm)以及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影响;化学比色法检测过氧化氢、羟自由基和Ca2+-ATP酶活性变化;DAPI及Annexin V-FITC/P
目的 用益气养阴明目开窍法治疗中晚期青光眼,并探讨其稳定眼压及视神经保护的作用机制. 方法 1.实验研究:用益阴明目合剂给高眼压大鼠灌胃,检测其对高眼压大鼠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一氧化氨(nitrous oxide,NO)、视网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MDA)和谷氨酸(glutamic a
目的 观察不规则球内磁性异物玻璃体切割异物取出术中电磁铁联合应用的效果,分析其在治疗球内异物取出术中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电磁铁吸引手术治疗30例(30眼)不规则球内磁性异物与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单纯玻璃体切割治疗30例(30眼)球内异物的临床疗效.对两组术中异物取出情况、术中填充物性质、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玻
目的 探讨“肾阳虚”对负透镜诱导豚鼠屈光度、眼轴长度、后极部巩膜厚度以及巩膜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2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TIMP-2)的影响。 方法 选取48只3周龄英国种雄性健康三色短毛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6)、透镜诱导组(n=16)
目的 观察角膜缘肿瘤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角膜缘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间到聊城市光明眼科医院就诊并治疗的角膜缘肿瘤的病例34例(肿瘤末侵及角膜基质层及巩膜),其中角膜缘鳞状上皮乳头瘤病例14例,角膜缘鳞状细胞癌病例3例,皮样瘤病例9例,Bowen氏病病例8例,均采取肿瘤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长期随访患者,观察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术后复发及并发症
目的 分析比较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支架植入术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两种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份共收治72例(8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分为两组.A组(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支架植入术)40眼;B组(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4眼.均采用德国Storz公司0#鼻内镜及手术器械,由同一手术医生完成手术.支架存留造孔处3个月.术后均给予鼻腔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行眶骨骨折修补术临床应用效果,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方法。方法 对48例眶骨骨折术后的患者进行随访3-12个月、分析有无出现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结果 48例患者出现1例严重并发症导致手术失败,其余均获得满意治疗效果。结论 鼻内窥镜下眶骨骨折修补术无面部瘢痕,成功率高,及时随访,大部分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
Purpose: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thermosensitive in situ gelling vehicle of tea polyphenols(TP)for ophthalmic delivery.
目的 检测局部应用Celecoxib对兔角膜热烧伤后继发新生血管中的MMP-2、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Celecoxib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4只,角膜热烧伤法制作兔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随机将兔分为(A,B,C)两组,A组:新生血管对照组(20只),B组:Celecoxib治疗组(20只),C组:空白对照组(4只).各组于制模后第1、4、7、14、28天取下带角
目的 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对高浓度葡萄糖作用下体外培养大鼠视网膜Muller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核因子一κB(NF-κB)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出生3-7d的SD大鼠视网膜组织应用酶消化法培养Müller细胞,应用免疫细胞荧光双标方法鉴定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高糖模型组(HG组)和PEDF干预高糖组(HG+PEDF组)。采用Annexin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