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鲫“大红鳃”病因初步分析

来源 :2016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o02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明引起江苏地区养殖鲫鱼“大红鳃”的病原,本研究针对具有典型“大红鳃”症状的病鱼进行了病原分离以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显示病鱼鳃及体表仅发现少量寄生虫;从检测的病鱼组织(肝、肾、脾、鳃、腹水)中共分离到52株疑似病原菌,通过16sRNA和gyrB基因序列鉴定,其中气单胞菌属37株(71.2%),其中又以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veronii)为优势种(33株,89.2%).病鱼组织的鲤疱疹病毒2型PCR检测结果显示为阴性.病理组织切片显示,病鱼肠道、肾脏和脾脏没有显著的病理变化;肝脏轻微充血,可见肝血窦和中央静脉中有血细胞聚集,偶见枯否氏细胞和炎性细胞;鳃丝呈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鳃小片基部增生、鳃丝充血,鳃小片上皮细胞气球样变性,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严重的表现出鳃丝棍棒化,鳃小片上血管瘤形成以及鳃小片上皮细胞分离崩解.本研究为鲫鱼“大红鳃”的防治积累了基本的病原学和病理学资料,为阐明鲫鱼“大红鳃”产生以及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南极鱼博氏南冰鰧Pagothenia borchgrevinki是一个研究热应力机制的理想模型.在这项研究中完整的p.borchgrevinki线粒体基因组被测序出来.基因组序列为17299 bp的长度,包含13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转运RNA,2个核糖体RNA和1个调控区域.总体碱基组成是20.45%G,25.11%A,29.46%T和24.98%C,A∶T比为54.57%.
为确定OsHV-1对魁蚶的致病性,本研究使用发病魁蚶组织制作病毒悬液进行感染实验。感染实验分为空白组,阴性悬液注射组和病毒悬液注射组,并使用实时定量PCR法对感染后魁蚶体内病毒的时空分布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病毒悬液注射组魁蚶经人工感染后,各部位中病毒含量都呈先上升再下降随后又上升的趋势,最终达到106拷贝/ng DNA左右。通过电镜观察,在感染魁蚶的鳃、肝胰腺、外套膜中出现染色质边缘化甚至消失,
;总结了我国在中华绒螯蟹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及非生物致病因子方面的病原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归纳中华绒螯蟹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性疾病的预防或治疗方法及免疫学研究。在病毒病研究方面,运用组织病理切片及超微组织病理切片、巢式PCR和回感实验等方法手段,确定的病毒病病原有RNA、ssRNA、WSSV、呼肠孤病毒等;在细菌病研究方面,运用细菌分离和培养、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分析等技术方法,确定
本文采用RACE技术获得了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 TRAF6 (ScTRAF6)基因cDNA全长,共2621 bp,包含5非编码区50bp,开放阅读框1626bp,3非编码区942 bp.ScTRAF6共编码542个氨基酸,推导的蛋白质分子量为61.67kDa,等电点为6.01.SMART结构分析结果显示,ScTRAF6包含RING结构,两个锌指结构,螺旋卷曲结
为探讨齐口裂腹鱼在温和气单胞菌感染后的免疫应答机制,采用RNA-Seq技术对齐口裂腹鱼感染温和气单胞菌(0 h、24 h和48h)脾脏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将Unigene在NR、GO和KEGG数据库注释,并对不同组差异基因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脾脏Unigene总数为97,581,在Nr数据库中成功注释27,887条,在GO数据库中成功注释25,105条,在KEGG数据库中成功注释11,884
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俗称花枝)隶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头足纲Cephalopoda,乌贼目Sepiida,乌贼科Sepiidae,乌贼属Sepia,主要分布在35°S~30°N、30°E~140°w的海域,个体大(重达5kg以上),口味鲜美,具有饵料转换率高、抗病力强、生长快等优点,是一种极具养殖前景的经济头足类.为了探明虎斑乌贼喷墨卵对孵化及胚胎发育的影响,采用单因
会议
本研究以从传统腌干鱼中筛选出的3株具有抗氧化活性乳酸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作为发酵剂加入到腌干带鱼中,测定pH值、过氧化值(POV值)、酸价(AV值)、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值)和正己醛含量等指标,以监测发酵腌干带鱼加工过程中脂肪的氧化程度,并分析了乳酸菌发酵对腌干带鱼成品的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腌干带鱼生产过程中抗氧化乳酸菌对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接
南极磷虾是南大洋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潜在的渔业价值.近年来,随着全球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溶解水中二氧化碳逐渐增多造成海水酸化,进而会对南极磷虾的个体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基于海上水箱试验,作者首先将采集到的南极磷虾活体转移到暂养水箱中,然后模拟海水酸度进行调节,通过采用渐变式、急变式两种不同的pH实验组对南极磷虾个体行为状态观察和记录.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pH下,南极
对达氏鲟消化道组织切片后,进行HE和AB-PAS染色及消化道内5-HT细胞的鉴别和定位.结果 表明达氏鲟消化道可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十二指肠、瓣肠、直肠,同时具有幽门盲囊和瓣肠结构体现了鲟鱼的古老性,但在其细微结构上仍体现出差异.AB-PAS染色结果表明达氏鲟食道主要以Ⅱ型粘液细胞为主;胃体、幽门部上皮粘液细胞以Ⅰ型为主,而贲门部粘液细胞以Ⅲ型粘液细胞为主;肠道粘液细胞存在4种类型:Ⅰ
多鳞鱚是印度-西太平洋的一种重要经济鱼类,目前正开发为中国海水养殖和增殖放流的目标种.为了获得具有高多态性且多样性化的分子标记,本实验采用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Illumina测序、引物筛选和标记位点验证等步骤来开发多鳞鱚微卫星标记.结果 共获得多鳞鱚基因组拼接序列853.48 Mb,基因组具有高的覆盖率和测序深度,识别出27,288个潜在的微卫星位点,最终成功地筛选出18对新的微卫星位点,包括11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