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早餐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j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湖北省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早餐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2019年在湖北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2个重点监测县中,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家庭(个人)供餐3种供餐模式,从每个县抽取小学、初中各2所,再从中抽取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共7个年级)的学生,每个年级选取1~2个班,每个班40人左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湖北省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为79.66%,小学生(83.93%)高于初中生(7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60,P<0.01)。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早餐营养充足的比例为18.84%,小学生(21.36%)高于初中生(14.60%),男生(21.25%)高于女生(16.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171,P<0.01;χ~2=6.106,P<0.05)。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早餐食用谷薯类、肉蛋类、奶豆类和果蔬类的比例分别为89.86%、35.36%、28.04%和29.72%,小学生早餐食用谷薯类和肉蛋类的比例均低于初中生,食用奶豆类和果蔬类的比例均高于初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2.808、15.405、19.241和40.400,P均<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走读生、女生、小学生为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早餐营养充足的危险因素。结论:湖北省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早餐食用频率较低,早餐营养质量较差,尤其需要关注走读生、女生和初中生早餐营养问题。应加强早餐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改善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早餐食用频率低、质量差的问题。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对电能的需求不断增加,火电厂建设越来越多。汽机作为一种应用型设备,在火电厂电能的生产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实际的运行效率与质量直接牵动着电能的产出质
<正>父母子女关系是家庭中仅次于夫妻关系的第二位关系.在重子嗣、重后代的封建社会,它甚至超越了夫妻关系成为家庭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但是,如何处理好这一关系,却是当代做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