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连山关(3075)铀矿床SURPAC三维地质建模及地质意义探讨

来源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furongya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山关(3075)铀矿床位于胶-辽-吉古元古代碰撞造山带,与碰撞造山事件密切相关。对铀矿床成矿时代的精确测定,可以更好的认识碰撞造山带热液铀成矿的大地构造环境,提升大陆碰撞成矿理论对热液铀成矿理论认识,也为在其他碰撞造山带,如古元古代华北中部造山带、孔兹岩带,古生代中亚造山带、中生代秦岭造山带、新生代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开展深入的热液铀矿成矿预测及找矿工作提供了理论借鉴,有利于提高热液铀矿床的研究水平,服务于铀矿勘查工作,保障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核能这一清洁能源的资源需求。
其他文献
羟自由基(·OH)是一种氧化能力很强的活性物种(E0=2.8V),对环境中的变价元素循环和物质迁移转化都有重要影响.长期以来,光照作用被认为是大气、海洋等地表环境中·OH产生的主要途径.2016年,作者所在研究组发现地下环境沉积物能在无光环境中将氧气活化产生·OH,含Fe(Ⅱ)黏土矿物是活化氧气的主要因子.本研究发现了小分子有机酸对于黏土矿物产生·OH的促进作用,揭示出小分子有机酸通过对黏土矿物固
磷是淡水湖泊的关键营养限制因子,水体中易被浮游植物吸收利用的正磷酸盐仅占总磷的5%~10%,因此其他形态生源性磷的再生转化就成为维持其生长最重要的补偿途径之一.中国浅水湖泊众多,浅水湖泊富营养化已成为当今乃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境问题(范成新和王春霞,2007).本研究以中国2个典型浅水型富营养化湖泊—滇池和太湖为例,采集不同湖区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结合原位水质理
Hg是典型的重金属污染元素,作为一种可以长距离迁移的全球性性污染物,无机Hg进入环境中可以转化为高神经毒素的甲基汞(MeHg),通过食物链的生物积累效应可达到威胁人类健康的程度.本研究的样品采自夏季(8月)的阿哈湖水库,于同一天随机采集了20种水生生物。生物组织经过冷冻干燥后研磨成均匀粉末用于指标的测定。其中,THg含量采用直接测汞仪测定;样品经过提取纯化后,采用液相色谱—原子荧光法测定MeHg含
末次冰消期是距今最近的冰期与间冰期的转换期,气候变化幅度较大,主控因素突出,同时有着丰富的地质载体资料.因此该时期是研究东亚季风区干湿分布背后控制因素的最优选择.本研究对江西定南大湖积距今22~7ka的湖沼相沉积进行了分子古气候学研究,主要研究了烷烃指标,包括正构烷烃碳优势指数(CPI)、平均碳链长度(ACL)、沉水/漂浮水生大型植物源相对挺水植物与陆生高等植物源的贡献值(Paq),和正构烷烃单体
臭葱石因其稳定性和极低的溶解度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砷固定矿物.通过生成臭葱石,含砷废水可以从5000mg/LAs降到小于0.02mg/LAs(Fuji ta et al.,2008).非生物条件下,含砷溶液结晶出臭葱石要求T≥80℃.本研究建立了一套可靠、自洽的与As有关的热力学数据,可用于建立Fe-As体系中的水—矿物相互作用、形态分析和毒性研究的地球化学模型。
燃煤、汽车尾气及各种工业排放是环境中最主要的3类人为污染源,但自从四乙基铅添加剂被禁止使用以来,燃煤排放的重金属对城市大气污染的贡献越来越重要,并且这部分污染物经由大气的长距离传输,已迁移至全球各地.笔者对全国各大煤矿进行了系统调研,采集了170余件煤炭样品,测试了其中重金属及铅同位素数据,并与矿石铅和汽车尾气铅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目前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中国典型人为污染源铅同位素组成数据库。
地球生物学(Geobiology)是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结合形成的新学科,主要研究生命活动与地球环境相互作用和协同演化,是解决许多重大地质学问题的突破口.生物矿物学通过矿物学与生物学交叉研究生命体矿化作用形成的生物矿物,是当今国际地球生物学发展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蕴含着重大科学发现与理论突破的机遇.本研究通过室内培养颗石藻,调节二氧化碳浓度、温度以及培养基中钙、镁、等主微量元素浓度,模拟环境
随着铊在医药、航空、电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其需求量日益增加,同时也伴随着更多含铊的工业废物产生,导致近年来铊污染事件经常发生.铊对人体健康的毒害远远超过Hg、As、Cd、Pb、Sb等常规重金属,其污染事件若未能妥善处理将会造成严重的生态危害.本研究利用高锰酸钾和氯化锰制备二氧化锰,再在原生态的二氧化锰上负载羟基铁,得到羟基铁—二氧化锰除铊应急材料。通过现代谱学分析技术和静态吸附实验,探讨材料对水中
广东南山坑钨锡矿区位于南岭成矿带东段,钦杭结合带南侧,是近年来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实施中国地质调查局大调查项目中找到的具有大型远景的钨锡多金属矿床.是以矽卡岩型钨锡矿为主,兼有石英脉型和花岗岩(云英岩)型钨多金属矿的复合型矿床,其中以矽卡岩型钨锡多金属矿体品位最为稳定,且在区内分布最广、规模最大,为矿区范围内主要工业矿床.矿区内出露地层以古生代为主,主要为寒武系、泥盆系浅变质碎屑岩及碳酸盐类岩石,其中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金厂矿区是兴蒙造山带上的超大型金矿床,位于兴凯地块西南部,矿区内大面积分布中生代侵入岩,主要为印支期—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地层分布很少,仅在矿区外围出露上元古界黄松群变质岩系,矿区东部及外围零星出露中生代火山岩系.作者推断18号矿体成矿模式为闪长玢岩侵入时导致大量含矿汽水热液集中于岩浆与上覆岩层接触部位,热液在闪长玢岩岩浆顶部运移,沿构造交汇薄弱部位冲破上覆岩层,当内部压力大于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