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教授治疗高血压性眩晕验案一则

来源 :2017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学术年会暨云南省第一届杏林柳叶刀心脏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t_to_d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血压病是指采用经核准的水银柱或电子血压计,测量安静休息坐位时上臂肱动脉部位血压,一般需非同日测量三次血压值收缩压均≥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影响心、脑、肾、眼、血管等脏器的结构与功能.临床调查发现高血压仍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血压水平也逐渐升高.中医古籍里无高血压病的记载及命名,而现代中医学通过高血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多将其归为“眩晕”、“头痛”、“肝风”等.李平教授通过自身多年临床经验,将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归纳为以下证型:肝阳上亢型,肝经湿热型,痰湿蒙窍型,阴虚阳亢型.此外还有特殊类型,如女性更年期高血压属于冲任不调型等,需因人进行个体化辨证.本文通过1例李平教授治疗高血压性眩晕验案的分析,提示中医对高血压的诊疗有着独特的优势,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而且毒副作用小,并一定程度上调整体质状态,协助机体应对危险因素,防治高血压併发症.
其他文献
室性早搏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心律失常里最为重要的一种类型,室性早搏也是临床死亡的重要原因.临床治疗上,西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有其无法忽视的局限性,近年来研究中医药在治疗室性早搏颇有疗效.本文通过对室性早搏的中医证型分布的研究以及从经方的角度去分析,以浅析姚魁武主任运用养阴定悸汤治疗室性早搏的经验,为临床治疗室性早搏提供新的参考与思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等因素,使人们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不安等状态,易出现焦虑情绪.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渐为人所知,在心血管科就诊的患者同时合并精神心理问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情况.精神心理问题可以引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同样会导致精神心理问题的出现,精神心理问题也可能以心血管的躯体症状为表现形式.中医关于双心疾病的记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吴伟教授是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吴教授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心力衰竭就是其擅长治疗的病种之一.吴教授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广东省名中医黄衍寿教授,并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以阴阳为纲,将慢性心力衰竭简化为两类证候,其一为气阴虚血瘀水停,其二为气阳虚血瘀水停.心气(阳)虚是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病理关键,常用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常用基本方剂为《伤寒论》中的真武汤合五苓散
刘真教授在辨治心律失常的过程中,临证四诊重视脉象,平脉辨治,首辨虚实.依据经典著作的理论,传承李士懋教授平脉辨治的学术思想,经过对大量临床医案的思考、分析总结,认为四诊合参,平脉辨证是基础,其中平脉辨虚实是辨治心律失常的重中之重.心律失常患者多是可以从脉象上辨识并初步诊断的,根据往来至数的不同,心律失常脉象可表现为迟脉、缓脉、数脉、促脉等;根据节律的不同,又可表现为代脉、结脉、促脉、涩脉、散脉、微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饮食水平“日益提高”,生活节奏也愈发紧张,冠心病痰瘀合并痰热扰心证的发生也越来越多.祖国传统医学和现代研究均表明,痰瘀合并痰热扰心证为冠心病的重要病机.李平教授从“痰”、“瘀”、“热”三大证素认识冠心病痰瘀合并痰热扰心证,运用清心化痰之法,研发出“连夏宁心方”,在临床应用中屡试不爽.
沈宝藩教授针对介入术后的冠心病患者,治疗当以“益气养血,祛淤化痰”为法,并依此治法,创制“养心通络汤”,用于防治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绞痛反复发作的患者。
黄力教授基于《黄帝内经》气血理论体系,治疗心系疾病疗效显著.本文旨在论述《黄帝内经》气血理论,论述其内涵,内在联系及病理表现,并举隅相关验案阐述其在临床中的实际运用.
清代名医陈士铎对心痛病颇有认识,依据陈士铎独特而深刻的五行生克制化理论,对心痛病从病因病机、证候治则与遣方用药进行探析.在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基础上,心痛病的主要病机有木郁化火,焚心作痛、水火失济、土虚不运,寒湿犯心三型.陈士铎对心痛病的辨证论治取古人意而不泥古人法,为临床治疗心痛病开拓了新思路,对后人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本文系统总结了刘中勇教授对痰浊这一病理产物的认识与治疗方法,分析了痰浊与五脏的相关性,认为痰瘀互结是痰浊临床表现的常态,化痰浊首先应当健运脾胃.
补肾启枢强心颗粒由制附片、党参、淫羊藿、菟丝子等药物组成,本方治疗心力衰竭广泛运用于临床15余年,颇收良效.现探讨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