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萨克族预科生跨文化压力对抑郁症状的影响

来源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换届及第十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学校分会换届及第五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新疆哈萨克族本科预科生跨文化压力及不同压力源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并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建议. 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拙取4所接收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学校,对在校新疆哈萨克族本科预科生进行调查.跨文化压力和抑郁症状分别使用修订的ASSIS和CESD-20测量.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用于描述性统计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用于抑郁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98份,男生109人(36.58%),女生189人(63.42%),平均年龄为18.9±0.8岁(男生18.9±0.9,女生18.9±0.7),新疆哈萨克族本科预科生抑郁症状得分为16.1±10.2,跨文化压力得分为69.0±19.6,各压力源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想家(14.0±3.5)、文化能力不足(11.0±3.3)、身份认同威胁(9.1±3.4)、缺乏自信(9.1±3.4)、机会剥夺(9.0±3.9)、价值冲突(8.8±3.6)和排斥(7.7±3.7).多重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结果均显示跨文化压力和七个压力源均是抑郁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跨文化压力以及想家、排斥、机会剥夺、身份认同威胁、文化能力不足、价值冲突和缺乏自信均是抑郁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制定新疆学生心理干预措施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青少年慢性心理社会应激暴露对BMI变化的影响.方法:2011年9月在徐州市区10所中学对初一和高一年级的中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青春期发育等级、父母肥胖程度和心理社会应激程度等信息,采用青少年多维生活事件量表(Multidimensional Life Events Rating Questionnaire,MLERQ)作为心理社会应激暴露测定,该量表包括家庭生
目的:探讨不同形式的童年期虐待与中学生自杀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广州、新乡、沈阳和重庆4个城市14221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了解一般入口统计学指标、心理病例症状、童年期虐待经历及自杀行为等信息,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形式的童年期虐待对自杀行为发生的影响.结果:中学生童年期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总体虐待、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检出
目的:调查中国中学生手机依赖行为与意外伤害的现状及二者的关联性,并探讨手机依赖行为与心理病理症状对意外伤害的交互影响.方法:选取沈阳、新乡、广州和重庆4个城市14221名中学生(6915名初中生和7306名高中生),利用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和意外伤害调查问卷调查手机依赖行为、心理病理症状和意外伤害;运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机依赖行为与意外伤害的
目的:探讨青少年中童年期虐待、社会支持与非自杀性自伤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在童年期虐待和非自杀性自伤关联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郑州,贵阳两个城市的10100名初高中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9704份.结果:①童年期虐待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呈正相关(r=0.199,P<0.01),社会支持及其各因子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呈负相关(r=-0.224,P<0.01)②当控制了地区、年级
目的:评价婴儿期社会性反应特征与18月龄幼儿孤独症样行为(SAT)的关联性,为SAT早期筛查工具的研究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将2012年3月-2012年10月期间在马鞍山市妇幼保健机构进行常规体检的3月龄婴儿纳入研究队列并追踪至18月龄,采用《婴儿社会性反应问卷》对其进行社会性反应评价;同时收集婴儿及其父母的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家庭一般情况资料.在控制18月龄幼儿SAT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考察婴儿
目的:了解青春发动提前女童社会应激下皮质醇反应性的特征及其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方法:基线研究对象来自安徽省蚌埠市某小学,选取1~3年级中,女童乳房Ⅱ期发育年龄低于8.0岁或乳房Ⅲ期发育年龄低于9.8岁作为青春发育提前组(n=56名),同时选取同龄(出生日期相差不超过2月)、BMI(相差不超过0.2kg/m2)、同班级、青春期发育适时的女童56人作为对照组.Groningen社会应激任务(Gronin
目的:调查农村儿童不良生活事件的流行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儿童期不良生活事件与情绪紊乱(焦虑症和抑郁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整群抽取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某高中12个班级和10所乡镇中学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儿童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儿童青少年抑郁和焦虑情况、以及儿童青少年躯体虐待情况.采用x2检验、秩相关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
目的:探讨大学生低睡眠质量和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及长期变化,检验低睡眠质量是否是抑郁症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某医科大学一年级新生2913人作为调查对象,1年内进行3次调查,使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睡眠质量以及抑郁症状.结果:3次调查结束,共1989名大学生(平均年龄18.45±0.94岁)结果纳入分析,859人(43.2%)报告了严重的学业压力,3次调查中低睡眠质量报告率分
目的:研究儿童BMI指数和学习成绩与自尊问卷总分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通过对2879名10-11岁的加拿大儿童及其父母亲进行每2年一次共追踪4年的问卷调查,获得儿童身高、体重、自尊心、学习成绩及其它相关信息.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基线测查时儿童的BMI指数(X1)、学习成绩(X2)、自尊心问卷总分(X3)、性别(X4)、居住地区(X5)、父母受教育程度(X6)、家庭年收入(X7)等7个外源性变量
目的:了解满族中学生忽视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满族聚居区学生受忽视现状和促进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1052名12-17岁满族中学生(男生521名,女生531名),采用"中国城市12-17岁中学生忽视评价常模"中拟定的量表进行问卷的调查,运用5P55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17岁满族中学生总忽视度为(49.4±8.2),和全国总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