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系统分类Kosakonia属固氮菌

来源 :第八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ren8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Kosakonia属是从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中划分出来的新属,目前包括K.cowanii,K.radicincitans,K.oryzae,K.arachidis,K.sacchari,K.pseudosacchari,K.oryziphilus和K.oryzendophyticu等8个种.除了典型种K.cowanii的菌株不是固氮菌,其他种的菌株都是来源于植物的固氮菌,且多数菌株能促进植物的生长.通过检索已公布的肠杆菌科细菌的全基因组序列发现原Enterobacter属的固氮菌主要分布在Kosakonia属,其中部分成员的分类地位不明.我们测定了K.cowanii,K.oryzae,K.arachidis,K.sacchari,K.oryziphilus和K.oryzendophyticus典型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结合已公布的K.radicincitans和K.pseudosacchari典型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用分类基因组学方法确定了Kosakonia属成员的系统分类地位.
其他文献
Bacteriophage infec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is considered an important worldwide problems in food fermentation industry,because it may produce low quality or unsafe foods,cause fermentation failur
卤化天然产物在新抗生素开发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以新型卤化天然产物产zunyimycinA及BE-24566B产生菌Streptomyces sp.FJS31-2(菌株号:CGMCC4.7321)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高分辨质谱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研究手段对不同的碳源、氮源组合培养基在不同的发酵时间和萃取条件获得发酵产物中的目标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期对Streptomyces sp.FJ
利用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TX16)细胞催化阿糖2,6-二氨基嘌呤核苷进行脱氨反应,成功地将其转化为阿糖鸟苷.通过条件实验,得到优化的酶促反应最适条件为:在60mmol/L pH7.0磷酸盐缓冲液中加入13%P.aeruginosa TX16菌细胞、30 mmol/L的阿糖2,6-二氨基嘌呤核苷,催化反应温度为60℃,最适反应时间为120h.在此条件下嘌呤核苷
本课题对分离自内蒙古鄂尔多斯平原的一株疑似新种微生物进行了多相分类学鉴定研究,包括基因型特征、表型特征和化学特征等多方面,通过与已知菌株进行对比,最终确定疑似菌株的分类学地位.菌株MIMtkB 18T呈乳白色,革兰氏阴性,无鞭毛的多形性菌.可以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0-45℃,最适温度40℃;可以生长的pH范围是6.0-9.0,最适pH为8.6;可生长盐度范围0-2%(w/v)NaCl,最适生长盐度0
基因组精简的主要步骤包括:①掌握菌株全基因组数据背景;②菌株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必须基因、基因组岛、复制起始位点等);③建立大片段无痕敲除基因序列的方法;④利用所构建的方法进行基因组精简;⑤检验所构建的小基因组菌株生长和合成产物状况。完成了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LL3的全基因组测序(1),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出:该菌株缘由基因4325个,必须基
地球上微生物的数目比宇宙银河系的星星数目几乎高10个数量级。微生物存在于任何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即使在许多生命的禁区,如盐浓度高达23%-26%的死海、有机碳浓度不足1 mL/L的贫营养环境、温度高于沸点的深海火山口,地底压力极大的深层油井等都分布着微生物。而极端环境中特有的微生物种类包括耐辐射、抗干燥、嗜冷菌,嗜高温菌,嗜盐菌,嗜压菌,嗜酸菌,嗜碱菌以及抗低营养浓度和高浓度重金属离子等,在工农业生
放线菌(Actinomycetales)是一类介于细菌与真菌之间的一类丝状原核生物,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因其气生菌丝呈放射状而得名,(G+C) mol%含量高,通过孢子方式进行增殖,广泛分布于土壤与海洋中.大多放线菌为好氧异养型,最适生长温度为23~37℃.泥土所特有的泥腥味主要是由放线菌的代谢产物引起.目前放线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在抗病毒、抗感染、抗寄生、酶抑制剂等方面均有着广泛的应用.
CPCC 204149T(=DSM 102199T=NBRC 111972T)分离于2015年1月采集的北京空气样品,环境空气采样点的设置按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中的要求执行.按梅花形布点法将同一种培养基平板分放在5个点上,打开培养皿盖15分钟,利用自然沉降法收集微生物.所选用的分离培养基是胰蛋白大豆琼脂TSA(Oybean-Casein digest agar, 236950,Dif
对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O.Kuntze]根际产1一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细菌进行了分离,筛选与鉴定,并对获得的高效菌株的产IAA能力和溶磷能力进行了检测,同时进行了温室盆栽试验.利用富集培养基从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出具有产ACC脱氨酶能力的细菌,并通过定量分析测定了其产ACC脱氨酶的能力;通过形态指标、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细菌种类;采
以1株三色小皮伞菌编号为供试菌株,采用底物显色法和液体摇瓶发酵法研究了供试菌株在种底物(愈创木酚、邻苯二酚和邻苯甲苯胺)选择性培养基上产漆酶的相对酶活力,在愈创木酚培养基上的相对产酶速度,以愈创木酚为底物催化液体发酵粗酶液的酶活力以及粗酶液酶学性质.结果 表明:供试菌株在含有愈创木酚、邻苯二酚和邻苯甲苯胺等种底物的选择性培养基上能够生长且产生氧化带在不同底物的选择性培养基上氧化带的颜色、直径以及菌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