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木材科学技术与天然林保护工程

来源 :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o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了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木材工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重点论述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战略地位,以及木材科学技术和木材工业发展与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相互关系,阐述了在天保工程形势下木材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为确保天然林保护工程顺利实施和木材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天津开发区风迁盐土频繁发生的现象,就该区风迁盐土发生的原因及其对开发区园林绿化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该区气侯、土壤及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就如何防止风迁盐分发生提出防范对策.
本文先从近代西方科学与教育在中日两国发展历程为引,简析1940年代之前两国成就不同的原因.继述中国学制之演主,及两岸分治后,自1960年代迄今四十年来台湾所推行之"教育改革"和"科学发展"经验,并试探其得失.
本文作者从李约瑟问题出发,探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从中西科技教育体制和学风的比较提出改革科学管理体制和改革教育体制.
本文作者对我国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长时期未能得到重视进行了分析,这艰辛历程中有客观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作者认为只抓技术,不促科学,是竭泽而渔.
本文简价近年来作者们发掘20世纪中国管理科学史料的收获和体会.认为从洋务运动到五四运动,中国对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匆忙引进,次序"反演",即从器物层→技术层次→技术层次→科学层次.而"软"科技如"科学管理"、"合理化"和"效率运动"恰在五四科学精神高扬之际陆续传入,与西方的"时间差"很小(如泰罗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中国在1914年即着手翻译),成为上述过程的特例.第二,中国科学界的先驱者
本文论述我国国民重视科学不驹,并指出有些人实际上尊敬的是领导和老板,羡慕运气好的人,不太尊重科学、思维方式,不驹认真和不驹科学,这将会对民族的进步带来不利的影响.
在21世纪前30年里中国发展面临着能源的严峻挑战.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基于中国发展所处阶段和能源经济特征,笔者认为能源创新战略应以低风险技术为主,积极开发节能与煤炭清洁技术,寻求煤炭液化和氢技术的突破.
本文从有限的文献中对翁文灏先生尊重教育、倡导教育、实践教育过程中,探索他的科学维和教育思想的一些端倪,以探讨他对中国地质科子事业的贡献.
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极大地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但是,至今尚未真正形成科教兴国的全民意识.本文通过追溯控工以来中国科教兴国的思想渊源及其演变过程,分析和总结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过程中对科学技术和教育的社会功能认识上经验和教训,阐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中华民族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必然选择,旨在促使科教兴国战略成为全民意识.
根据2000年8-9月在黄河18条断面上河水的同位素测试成果,分析了黄河水δ0、δD和H浓度及其沿程变化特征.研究结果发现,从黄河源头至入海口,黄河水同位素具有稳定同位素比率逐渐增大而氚浓度逐渐下降的趋势;外来水体的混合作用、蒸发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黄河水的同位素具有明显的影响.黄河源头地区和中游地区是黄河两个主要的产流区.利用双端元的同位素均衡方程计算出黄河源头地区冰雪融水对雨季河川径流量的贡献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