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犯罪、休学、退学、精神失常等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不断上升,校园恶性事件增多。其中,外显问题大学生是高校心理危机的高发群体,具有问题多样、严重外显、改变困难和安全危害等突出特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少研究者正致力于该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策略的研究。目前,对于外显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实况仍缺乏宏观的描述和微观的解读,且干预路径多以问题为导向,以缓解和消除心理症状为目标,难以适应其复杂的心理需求和应对多样的心理问题。而叙事团体辅导与传统的心理干预方法不同,它注重个体的内在知识和正向力量,侧重内源性意义挖掘,经由问题外化、独特结果及发展替代故事的对话过程,催化个体得以和充满问题的人生分开,使个体体验到原属个人的自主力量与动能,这种内在的"赋权"过程不仅能滋养个体的心灵,而且能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本研究拟在调查的基础上掌握外显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并运用叙事团体辅导对其进行干预,从量化和质性的角度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估,从而探讨叙事团体辅导在外显问题大学生中的应用价值。围绕上述目的,本文进行如下两个研究:研究一,外显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由某医科大学各学院辅导员通过观察,将心理和行为偏差或异常的外显问题大学生上报学生管理部门以形成"外显问题大学生信息库"。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大学生人格问卷、病人健康问卷抑郁分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应对效能量表和心理求助态度量表,对信息库内的所有外显问题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外显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总体处于轻度抑郁水平,对心理求助的接纳程度高但需求低,生命意义感处于中等水平,应对效能较差。外显问题大学生急需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研究二,外显问题大学生的叙事团体心理干预研究。本研究采用前后测的实验设计,57名外显问题大学生参与了本次实验,他们被随机分到以下两组之一:干预组(30人)和对照组(27人)。干预组接受为期7周的叙事团体心理干预,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实验处理。所有被试分别在基线水平,干预后,及干预1个月后接受三次量表的测试。除量表数据分析外,还对团体过程的所有录音文本进行转录和编码,进行心仪时刻分析。结果发现,叙事团体辅导可以有效提高外显问题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和改善其心理求助态度,这些有益的效果主要来源于思考和认知层面的改变;叙事团体辅导的起效和作用途径在于积极心理因子的强化,而非心理症状或问题的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