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和传承沂蒙乡土文化--费县民间故事调研

来源 :山东省民俗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山东民俗学与民间文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zhuting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费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春秋时称鄪邑,战国时称鄪国,西汉时置费县,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具有浓厚的乡土文化,而民间故事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我通过参与搞地名普查、申报费县"千年古县"名录等,发现了许多流传在当地的传说故事,读之有味有趣,便多方搜集、筛选整理,出版了一本以费县为主的沂蒙山区民间故事集《相思草》,这些民间故事概括起来,可以分为有以下几大类.
其他文献
如果说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特征是通过民族共同语来呈现、传播的,那么地域文化则是通过地域语言即方言进行呈现和传播的.相较于共同语呈现文化的中规中矩,方言呈现地域文化则
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并推动伟大的事业.大禹传说,这是个古老的传说故事.在一代一代的百姓中流传至今.
县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和保护的现状是"抓大放小",注重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而忽视了县级及未纳入县级文化遗产的部分.而大多被忽视的部分恰恰
民间信仰普遍地存在于广大农村,有着深厚的根基以及广泛的影响.民间信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要使民间信仰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有益资源,必须正确地
"乳山大秧歌",在民间又叫逗会、耍会、耍逗会、耍秧歌.建国后,"乳山大秧歌"已成为域内群众喜闻乐见并广泛参与的街头文化.最可喜的是,"乳山大秧歌"代代都有传承人,他们在发展
择取美国民俗生活中心的美国职业民俗项目(Occupational Folklore Project,OFP)作为"众包型"民俗文化数字化工作的典型案例,剖析项目专家Groce和Lyons的报告文章及其他多种参
2015年6月至2017月5月,一组3-4人先后在济南市市中区七贤庄、搬倒井、岳而庄、前魏华庄、黄山店和高新区徐家庄、天桥区东沙王庄、历下区石河岭村等十多个村庄采访、编写村志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珪,字君贡,汉末为泰山郡丞[《三国志·诸葛亮传》].据左丘明的《世本》:诸葛亮,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旷世奇才,一生
现代城市化不断推进传统乡村城市化转型.从民俗传承角度来看,乡村城市化改变着当下传统节日民俗的传承环境,传统节俗传承从传统乡村社会阶段逐步转向现代后乡村社会阶段.传统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提速和工业园区项目建设的加快,大部分"城中村"和工业园区附近的村庄已被拆迁或将要拆迁.村庄拆迁后,村民变成小区居民,居所由平房院落变为单元楼房,原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