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虚端子自动联接的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送变电设计技术交流会暨送变电专家委员会2015年工作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pe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智能变电站SCD文件制作中虚端子联接工作自动处理的理念。将虚端子联接工作划分为 “单装置虚端子初始化”、“标准字段维护”、“联接规则维护”等环节,建立软件处理机制,将繁琐重复的人工工作改为由计算机代劳;各个阶段的程序独立运行独立处理,每个阶段都可以保留阶段性成果,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智能变电站厂家模型更新以及后期扩建等情况下SCD文件处理的难题。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和电力建设的快速发展,为进一步提高输电走廊的利用效率,针对1000kV/500kV特、超高压同塔四回输电线路开展了电磁环境及导线布置方式、外绝缘特性及空气间隙、
  装配式构筑物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施工方法,其很多优点都是传统建筑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在新建或改建变电站设计与施工中,装配式建筑能解决在停电时间短、场区作业面小、寒冷
  目前,用全站仪进行测量的方法已经日趋成熟,笔者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发现一种新的测量方法,这种测量方法不需要进行传统的仪器对中,避免了对中所产生的误差,特别应用于通视不太
  220kV洞庭变电站工程位于上海电力公司杨树浦发电厂内,站址下方和西侧分别存在运行中的电缆隧道和工井,工程的施工势必会对隧道和工井产生影响。为确保电缆隧道和工井中运
  上海地区110kV变电站站本体建筑普遍采用梁板式筏板基础。而平板式筏板基础相比于梁板式具有施工简便快速,造价较低等优势,目前已在个别变电站工程中开始应用,但是由于在变
  20世纪60年代初期,法国工程师亨利·维达尔提出了加筋土设计理论。从此,加筋土技术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显著的经济效益,广泛应用于公(铁)路路基、边坡、挡土墙等工程。本文
会议
  针对光伏电源出力的不确定性以及电网负荷周期性变化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含光伏电源的配电网供电能力实时评估方法。该方法利用预测技术得到未来时刻的负荷及光伏电源的出力
会议
  变电站设计正朝着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环保理念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变电站建筑照明的优化设计便成为变电站优化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LED技术的发展,LED
  分布式电源的大规模接入让智能配电网具有了主动性,主动配电网在实现能源、经济、环境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也给电网调度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提出了基于需求响应的主动配电网
  本文将调光LED 照明技术、小型光伏发电技术以及智能照明技术相结合,论述在变电站中应用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