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一体化油田水处理技术及应用

来源 :全国油气田水处理与回用及注水技术推广交流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YWL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港油田南部地区的原油多为高凝高粘原油,水中原油容易粘附在滤料上,造成滤料污染较快,反洗较为困难,常规的核桃壳和纤维球过滤器对该地区含油采出水进行处理时适应性较差,影响了正常的注水开发.由此,引进了多功能一体化油田水处理技术,该技术将除油、过滤、杀菌等多种功能集成在一个罐体之内,其中包含的气浮除油技术减少了高粘原油对滤料的污染,滤料体外搓洗技术保证了滤料的再生效果,该技术应用以来,应用效果较为稳定,在大港油田南部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而且其中集成了电杀菌技术,减少了大量的杀菌药剂的使用,降低了采出水处理成本.
其他文献
分层注水能有效调整油藏在纵向剖面上的差异,缓解层间矛盾,保证油田稳产高产,而本油田常用的偏心分层注水工艺存在测调成功率低、效率低及作业风险大等问题,难以满足超深井、水平井的分注与测调需求.为此,以哈得油田超深双台阶水平井为对象,提出了新型桥式同心分层注水工艺,该技术采用同心测调,注水芯子与井下配水器采用同心方式对接,具有在超深井中测调易对接、效率高等优势;配水器采用桥式过流通道,可有效消除各注水层
针对井场产生的压裂返排液对环境存在潜在的生态风险,在明确井场废液废固危险特性的基础上,开展针对井场废液的集中化处理,通过"高效气浮+催化氧化+接触式膜生物"组合工艺,实现废液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新"两法"实施后国家对保护、治理力度进步强化,油田采出水无害化处理的标准跟进升级.我厂采出水处理主要以"二级沉降"工艺为主,处理效果不理想,机杂、含油、总铁3项主要指标不合格;部分采出水回注井压力快速升高,多次实施降压增注措施无效,严重影响油田的正常生产,同时采出水泄露易造成环境污染,安全环保压力大.本文从生产实际出发,结合当前采出水处理工艺,形成一套实用油田生产需求的采出水处理工艺,解决采出水回
XX油田英买2油藏是典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缝洞组合方式多样且缝洞连通关系复杂,非均质性强,油水关系异常复杂,储层空间连通性差,井间连通性识别难度非常大,严重制约着油藏的整体开发效果.通过研究井组的缝洞单元、油藏剖面以及储层与有效裂缝的连接关系等静态特征,运用示踪剂监测技术识别出了XX-3井组连通单元,并运用井组的生产动态资料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综合分析识别并提出一套研究该类型油藏单元连通性的方
致密气藏采用大规模、大液量加砂压裂改造后返排液的处理一直是业界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涉及到气藏开发成本与环境保护两个方面.文章针对克深X气田压裂返排液回收处理技术在现场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在阐明加重返排液在现场施工中从现场回收技术,中心站处理工艺以及施工流程的基础上,进行了返排液实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用返排液配置的滑溜水与用清水配置的滑溜水相比不仅在粘度上没有明显差异,并且能有效降低管路摩阻,在高排量
塔中X气田属于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采用衰竭式开发,地层压力、产量下降快.在机理研究、室内实验以及现场试验基础上,提出了将注水作为提高塔中X气田凝析油采收率的主打技术,并建立了塔中碳酸盐岩储集类型识别图版,总结出缝洞型凝析气藏注采方式分析流程,确定了注采参数设计原则.
克深区块是塔里木油田天然气主力上产区,随着气田逐步进入规模开发以及部分气井提前见水,大量污水处理问题已迫在眉睫,急需开展污水回注井优选,同时克拉苏区带构造圈闭复杂、储层物性非均质性强,非生产利用井井况复杂.为此,开展克拉苏构造区带构造圈闭进行梳理,寻找有利污水回注有效圈闭,其次通过储层精细对比,优选有效污水回注层段,最后结合单井井筒完整性、地面管网等因素综合优选污水回注井及备用井.达到工程地质一体
本文介绍了石油钻完井水基固废对环境的危害和目前的治理工艺现状及存在的缺陷,详述了作为新技术的高温热脱附处理工艺对于彻底无害化处理石油钻完井水基固废的工艺流程和处理原理,重点阐述了该技术无二噁英、无有害气体、污泥彻底无害化、资源回收再利用等特点.通过现场实践,经高温热脱附技术处理后的固相完全满足环保标准,回收的资源满足再利用条件,并且经尾气处理系统后,完全避免了有害气体、粉尘等二次污染的产生,彻底解
针对油田具有矿化度高(260000mg/L),高含铁(Fe2+100mg/L以上)等特点的采出水水质达标率低,井口存在二次污染等问题,开展了预氧化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重点包括采用"预氧化-絮凝-过滤"处理工艺,对采出水中离子组成进行了系统分析,对各节点铁的存在形式及含量进行对比分,并开展药剂筛选试验明确最佳加药方案,实现注水水质井口综合达标率99%以上.
外围低渗透油田,油田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注水开发后,表现出注水压力上升快,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欠注井日益增多,且欠注井分布较为零散,通过对单井撬装增压注水试验效果进行分析,以探索单井增压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