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银杏园的夏季管理

来源 :全国第十七次银杏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or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季是树木生长旺季,加强早期银杏园夏季管理,对促进银杏树早成型、早实丰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对结果园夏季管理各环节,如夏季修剪、嫁接、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进行了研究。
其他文献
本文在对浙江省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就国家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待公布)外来人侵物种中的浙江省外来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危害情况做了详细的论述,并对自然保护区等典型生态系统外来物种入侵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浙江省防控外来入侵物种的对策措施。
本文论述了银杏胚珠的构造和发育、雌配子体的发育,雌配子体始终在珠心内发育,银杏雌配子体发育开始为游离核阶段、细胞阶段同时在珠孔端着生颈卵器;胚胎发育从8月中旬受精后开始。
银杏是第四纪冰川时期孑遗的现存地球最古老的植物,为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银杏cDNA文库的构建有助于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一步深入.以湖南银杏梅核品种优良单株成熟叶为材料,经变性裂解液分解细胞,提取总RNA,Oligotex mRNA midikit分离纯化出mRNA,用SuperSciptTMⅡRnaseH2 Reverse Transcriptase将其反转录成cDNA,与EcoRI接头连接后插入p
本文以福建省宁化县32株古银杏树当年生种核为研究材料,对种核的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依据种核的长宽比,将宁化县境内的32株雌株资源种核类型划分为圆子类、马铃类和梅核类;(2)32个银杏单株种核的单粒重、单粒体积、核长、核宽、核厚等指标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单粒重位于前三位的是26、1、13号,重量分别为3.041 g、2.846 g和2.846 g;(3)在测定种核的各项指
银杏新品种大金果在全国历次银杏果品评比中表现出叶片大、结果早,丰产、稳产,出核率、出仁率高,苦味轻等优点,是较好的果叶兼用型银杏良种,于2007年11月通过江苏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利用RACE技术首次从裸子植物银杏中克隆得到一个花色素合成酶基因GbANS的cDNA全长(EU600206)和基因组序列(EU600205).GbANS基因全长cDNA为1301 bp,含有一个1062 bp的ORF,编码354个氨基酸.蛋白序列多重比对结果表明,GbANS蛋白与其他植物的ANS蛋白具有很高的相似性,GbANS存在结合亚铁离子(H-X-D)和酮戊二酸(R-X-S)的保守位点.GbA
本文以福建省宁化县32株古银杏树当年生种子为研究材料,对种仁的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32个银杏单株种仁的仁长、仁宽、仁厚、出仁率、可溶性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等指标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淀粉含量的差异也达显著水平,出仁率位于前三位的是28、25、17号,可溶性糖含量位于前三位的是20、14、8号,淀粉含量位于前三位的是5、19、8号,蛋白质含量位于前三位的是2、32、11号;(
对银杏家系间的苗期生理生化和生长指标进行测定,并对生理生化指标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家系间生理生化指标、生长指标差异显著;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和单株生物量、苗高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水平;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单株生物量、苗高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负相关水平。可以初步确定硝酸还原酶、多酚氧化酶为银杏苗木早期选择指标。
采用不同指标如热害指数、半致死温度、丙二醛(MDA)、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合速率,在人工模拟热胁迫条件下,利用直接鉴定法和间接鉴定法对6个银杏品种(系)二年生幼苗进行耐热性评价.结果表明:(1)在高温逆境下,不同银杏品种(系)在热害指数、半致死温度、丙二醛(MDA)、光合速率和光化学效率(Fv/Fm)各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且各指标反映银杏的耐热性基本一致.(2)从各指标中与银杏耐热胁迫
应用温室盆栽方法,研究了土壤水分胁迫对4个银杏品系一年生实生苗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正常土壤水分条件下,银杏各品系叶肉细胞及细胞核正常,核膜清晰,少数叶绿体中含淀粉粒和嗜锇颗粒,细胞质中含较多电子密度强的黑色物质;(2)在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60%的水分条件下,银杏各品系叶肉细胞及细胞核基本正常,核膜基本清晰,叶绿体片层较清晰,叶绿体含少量嗜锇颗粒和淀粉粒,叶绿体外膜、细胞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