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肝脓肿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分析

来源 :2017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wei39602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临床药师参与肝脓肿患者抗感染治疗的药学实践.方法:通过对一例肝脓肿的抗感染的治疗过程,协助医师制定抗感染治疗方案,对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用药监护.结果:根据药敏结果,更换抗感染治疗方案后,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明显.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提供药学服务,促进合理用药.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心病患者的用药分析,探讨此类患者的药学监护要点及药师在临床药物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全程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结合疾病特点,药物特性,协助医师制定合理的个性化给药方案,完善合理给药方式,预防药物潜在的毒性,并采取有效﹑积极措施,同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临床药师与医师紧密合作,使患者获得了优良的医疗服务.结论:临床药师积极
他克莫司有强大的免疫抑制作用,不良反应少,但治疗窗窄,进一步增加了药物使用风险。针对该病例,临床药师检索文献,针对患者肝功能情况,协助选用合理的护肝药物,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目的:运用PDCA循环提高临床备用药品安全管理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管理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订整改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加强了医务人员对药品安全管理的意识,规范病区备用药物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药物资源浪费.结论:通过PDCA循环管理认识到平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考虑问题的片面,今后的工作要加强对管理工具的学习与使用,不断持续改进.
目的:回顾性分析临床药师工作记录,以期为优化药师服务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整理肿瘤内科临床药师在2015年5~2016年5月期间工作记录783例,对临床咨询问题分类﹑涉及药物药理作用分类及临床药师药学服务方式分类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肿瘤内科临床咨询问题类型最多的是治疗药物选择及用法用量;涉及药物药理作用主要是抗微生物药物,其次为肿瘤用药﹑消化系统药物等;临床药师提供主动性药学服务占比55.30
目的:探讨硫唑嘌呤致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特点及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报道2例我院硫唑嘌呤致粒细胞缺乏症,检索1979~2016年国内报道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综合文献报道及我院2例共39例硫唑嘌呤致粒细胞缺乏症.分析给药剂量﹑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处理及预后,硫唑嘌呤所致粒细胞缺乏有一定潜伏期,多出现在服药后2~4周;硫唑嘌呤所致粒细胞缺乏症的死亡率为19.75%,痊愈率为79.4
结合在临床中遇到的实际病例,介绍了笔者在神经内科开展药学服务工作的模式,通过参与查房﹑药学问诊﹑向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药学信息服务等,从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多方面予以分析,发现问题,并积极与医护人员沟通,进行药学干预,参与制定﹑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发挥了临床药师在神经内科药物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肾功能亢进使经肾消除的药物血药浓度下降,万古霉素的应用变得更加困难,进行这项研究旨在为临床肾功能亢进患者使用万古霉素的初始给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7月-2016年12月在苏州市立医院住院期间使用过万古霉素并进行了血药浓度监测的59例肾功能亢进(ARC)﹑99例肾功能正常患者病历资料,对2种不同肾功能状态患者的万古霉素给药方案和谷浓度进行比较,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2组患者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浆中毒死蜱浓度的方法,促进毒死蜱急诊中毒患者的解救.方法:用甲醇处理血浆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浓度.色谱柱:Hypor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85∶15),流速为1.0ml·min-1,紫外检测波长:290nm,柱温:35℃,进样量为20μL.结果:毒死蜱在1.5625-10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升高原因,促进用药安全有效.方法:临床药师参与一例肾移植术后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升高的治疗过程,分析患者血药浓度升高原因,为他克莫司剂量调整提供依据.结果:腹泻引起肾移植术后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升高,通过对腹泻治疗以及他克莫司剂量调整,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逐渐稳定.结论:临床药师应密切关注肾移植术后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变化,将药学知识与临床相结合,促进肾
目的:临床药师参与到临床治疗中,寻找患者发热的原因,从而促进唑来膦酸注射液的合理安全使用.方法:临床药师通过1例癌痛患者应用唑来膦酸注射液致发热的病例分析,结合药学理论知识及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发热原因,并针对该患者开展药学监护,协助医师重新制定用药方案.结果:通过临床药师分析,考虑此次不良反应发生应与唑来膦酸滴速过快有关.结论:从临床药师的角度,可通过积极参与此类临床实践,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用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