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籽粒中五种重金属含量的品种和粒位效应研究

来源 :第七届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al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选用籽粒着粒密度差异较大的密穗型和散穗型晚粳稻品种各1个,分别为秀水63和秀水11,种植在受重金属轻度污染的土壤,研究了晚粳稻籽粒有毒重金属As、Cd、Cr、Ni、Pb含量的品种与粒位效应.结果表明,稻米重金属含量与粒重一样具有较大的粒位效应,密穗型品种秀水63的粒位差异明显大于散穗型品种秀水11,但因重金属种类而异As、Cd、Cr、Pb含量粒间差异显著,但Ni含量差异较小.穗上部籽粒As、Cd、Ni含量高于中部籽粒,穗下部籽粒最低,而Cr、Pb则正好相反.稻米中几种重金属含量与粒重的关系因重金属种类不同存在着差异,籽粒As、Cd、Ni含量与粒重呈正相关,而Cr和Pb含量与粒重呈负相关.秀水63和秀水11不同粒位的籽粒灌浆模式存在差异,下位粒灌浆速率较低,使粒重较上、中位粒低,导致粒重有较大的粒位差异,而这种差异也与穗部着粒密度有关,着粒密高较高的秀水63明显大于着粒密度低的秀水11.通过分析稻米重金属含量与籽粒灌浆特性的关系,籽粒As、Cd、Ni含量与最大灌浆速率(GRm)呈正相关,与到达最大灌浆速率时间(Tpoi)呈负相关,而Cr和Pb含量与以上两个籽粒灌浆特性参数的关系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说明籽粒As、Cd、Ni的积累与同化物积累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模式,而Cr和Pb的积累模式与同化物积累不同.
其他文献
采用严格的定量控制方法研究了"二氯一碘异氰尿酸"对家蚕常见病原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二氯一碘异氰尿酸"能很好地杀灭Af、B.b等家蚕真菌性病原,而对CPB、NPB等病毒性病原效果较差,没有实用意义.
广东珠江三角洲十三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经过5年的建设,开拓创新,有力地推进了广东省农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农业整体效益,在广东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中发挥良好示范、辐射带动的作用,已成为新时期广东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样板和龙头.本文总结了珠江三角洲十大农业现代示范区取得的成果和建设经验,探讨了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创新体系的建设,并对示范区今后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论述了湖南生态环境的地形特点及建设成效,探讨了走环境建设、监管、科研"三结合"之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途径.
以区位商计算系数为依据,提出了烟叶质量竞争力系数概念:k综合=K质量/∑K质量/n,用于评价烟叶质量和指导种植区划,并对大理州烟叶产区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指导产区的烤烟种植布局调整.结果表明该系数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较好的实用性.
为了探索椒样薄荷适种区域,通过研究陕西省不同海拔高度地区的生态因素(如温度、光照等)对其精油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发现陕西省较低纬度(33°~37°)、较高海拔(1000~1500m)地区(如陕北、渭北和秦岭北麓)是椒样薄荷的优生区.这不但打破了国外一直认为椒样薄荷必须在较高纬度地区(北纬41°以北)栽种的结论,而且为我国种植椒样薄荷提供了依据.
本文介绍了冬小麦遭受霜冻危害的特点、症状及部分,阐述了霜冻危害小麦的生理机制以及影响小麦霜冻危害程度的环境因子,最后讨论了冬小麦霜冻后的补救措施.
在牛体外受精的精子处理时分别添加咖啡因、茶碱和己酮可可碱三种黄嘌呤活性物质,在提高精子运动性方面,在精子处理后以己酮可可碱成绩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茶碱成绩较高,但是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在受精率方面,除添加己酮可可碱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外,其他均无显著差异.虽然不同种公牛的精子运动性存在差别,但受精率没有显著差异.
根据杂交抗虫棉种植密度低,棉花前期对土地和气候资源利用不充分的特点,因地制宜,搞好间作套种,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增加棉农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本文总结了杂交抗虫棉间作套种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形式.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国7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没有广大农村群众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面对加入WTO和国际经济一体化、市场全球化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就必需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
本文就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的技术原理及其可行性进行了论述.以自行研制的水稻控释肥为载体的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在广东省大范围大面积开展应用示范,结果表明:移栽前一次基施"新农科"水稻控释肥35~50kg,完全可满足水稻整个本田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与常规施肥比较,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平均可增加稻谷33.1kg/亩.增产率7.76﹪,获显著增产的概率达69.4﹪,平产概率占28.6﹪;一次性施肥技术还可减少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