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产业集聚与城市化进程--以深圳市龙岗区城市化为例

来源 :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ysb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圳经济特区是在"经济建设为中心"背景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改革的试验场,龙岗区借其有利的区位优势,是特区内城市发展经验的直接借鉴者,依靠产业的集聚,促进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快速城市化。论文对龙岗区快速城市化进行分析,探讨政治、经济通过产业结构对城市空间的引导、控制与促进,总结成功的经验,同时龙岗区城市化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如何实现产业集聚向集群的转变,对龙岗区未来城市空间建设的方向进行思考。
其他文献
客家文化是深圳的根、龙岗的根,本文通过探索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赋予其新的生命和活力,使之成为深圳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城乡文化发展的基础,也是城乡建没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浙江省文化设施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文化设施的发展仍赶不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所以迫切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城乡文化设施建设标准,来科学地引导、规范各地的文化设施建设,从而形成省、市、县、乡多层次、布局合理、功能先进的文化设施网络。本文在对浙江省的文化设施调查研究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浙江省城乡文化设施建设
经过25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深圳在全国率先遭遇民土地、水资源等条件的制约,产生了水资源、水环境、水系统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本文在对《深圳水战略》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之上,重点强调了深圳水战略的三大特色,即:务实创新、生态恢复和系统策略,其中涉及的一些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
本文总结和分析了目前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之间存在的一些矛盾,认为应在强调总体规划严肃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其灵活性和适应性,并以陕西神木为例,探索这一理念下神木城市发展的新思路。论文从战略的高度人手寻找解决具体矛盾和问题的途径,包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城市内部问题、对现有总体规划进行必要的补充、完善神木整体城市空间布局,并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之相结合,以实现城市的持续发展;文章认为应以动态、弹性的规划
改革开放至2000年,广州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审批一波三折,引发了对总体规划工作体系的反思。2000年,广州市率先开展了战略规划研究,更加强调前瞻性、战略性、整体性与长期性;重视区域协调、城乡协调;更加具有弹性,适应性更强;内容简化,突出重点;淡化规划期限。为落实战略规划,广州及时开展了"广州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规划研究"、"广佛都市圈发展规划研究",完善、细化了区域协调的策略;开展了近期建设规划,
学术界以往的研究对刚纳入市辖区的前县、县级市刚刚开始。本文提出大城市外围地区的概念,专指在位于大城市外围,包括在该大城市所在大都市区范围内的地域,并认为纳入广州市辖区范围的花都区是典型的大城市外围地区。本文从产业、人口与城市化、建设用地、区域性大型交通设施等方面分析了花都区作为大城市外围地区二重性的特征,指出其根源在于不同层次政府的发展目标的差异,并据此提出了对策建议。
当前区域规划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作为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正朝着战略性、空间性和约束性的多重规划目标发展。而传统的区域规划分析方法单一、预测指标脱节,已无法满足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因此如何弥补传统规划的不足成为区域规划工作的首要课题。研究表明,区域规划是涉及人口、产业、资源、环境等多因素的可持续发展系统,它具有结构复杂、动态时变等特性,系统中流的反馈关系表现为非线性关系,本文尝试以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国家、区域、城市之间的竞争主要取决于以争夺首位城市的竞争以及围绕大都市的城市群或大都市地区之间的竞争,城市群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化的重要发展模式。成渝经济区已经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本文从"均质区"以及地理单元劳动地域分工和相互关系人手,对成渝地区(四川盆地范围内)的167个县、市、区按照就业人口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相应都市区空间组合特征等,进而确
城镇密集区大多位于人口聚集,经济发达地区。该地区的发展基本呈现自下而上的内生模式。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东南沿海地区具有典型的发展过程。政治的、市场的博弈在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博弈表现为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恶性竞争选择。多数情况下,如果不加干预,其博弈的结果可能是零和,这种结果在许多地区正在发生着。避免零和博弈的可能途径是选择协作。区域协调正是基于地区的整体可持续发展诉求而生的,
在论证了深圳城市化深度推进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引致当前城市化状况的历史原因进行探索,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对策:一是在特区外摒弃划定非农建设用地的传统做法,通过住宅或者货币方式补偿原村民;二是强化规划的调控功能,通过规划引导城市化的深度推进;三是研究原农村集体土地的资本化,从根源上寻求解决意识形态城市化的途径;四是通过特区外重大建设项目的带动,先在经济水平上推动特区内外二元化向"一元化"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