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褐斑病菌三种分子检测方法的比较

来源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甜菜褐斑病是由甜菜尾孢菌(Cercospora beticola)引起的真菌病害,是世界甜菜生产中一种重要的真菌病害,一般年份可使甜菜块根减产10%~20%,含糖率降低1~2度,茎叶损失40%~70%.甜菜褐斑病田间症状初期不明显,难以与其他真菌病害初期症状区分,而后期病害症状典型时,则往往会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并且Cercospora beticola所在属真菌的菌落形态和分生孢子大小极为相似,并随环境条件而发生变化,形态学诊断较难且费时较长,因此,利用分子检测有利于早期快速诊断甜菜褐斑病.目前,报道的甜菜褐斑病分子检测方法主要有3种:基于转录间隔区ITS检测法、基于编码actin蛋白开放阅读框的actin检测法和基于特异片段的特异引物Cebe检测法.有关甜菜褐斑病的分子检测研究国内未见文献报道.通过对甜菜褐斑病原3种分子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表明特异引物Cebe2能有效地检测甜菜褐斑病,为甜菜褐斑病早期诊断提供了可靠的方法,特别是甜菜褐斑病由于受温度和湿度影响较大,条件不适宜时表现为隐症,条件适宜时病害迅速扩展而不利于及时控制。因此,利用甜菜褐斑病菌特异引物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体系,可为该病害的早期诊断和流行监测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赤霉病是在世界范围内多种作物上反复发生的病害,小麦受害尤其严重.禾谷镰刀菌是该病最主要的病原.小麦染病后,会造成产量的严重下降,同时还会产生多种真菌毒素,对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CDC42(cell division control protein 42)是Ras超家族中Rho家族的重要成员.目前的研究表明,CDC42在真核生物中参与肌动蛋白的组配,细胞骨架的形成等一系列生长发育过程.在丝
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是目前水稻三大流行病害中,影响最为广泛的一种,是造成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稻瘟病菌基因组序列已于2005年全部测序完成,为对该菌展开分子机理研究,探索水稻防疫稻瘟病菌提供了基础.ADP核糖基化因子(ADP-ribosylation factors,ARF)家族属于Ras超家族,是高度保守的小G蛋白,存在与GTP结合的激活状态及与GDP结合的失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