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拉索膜结构抗拔桩锚固基础的工作机理和设计理论

来源 :第十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renxiaon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张拉索膜结构适用的一种锚固基础-抗拔桩基础的荷载传递,破坏模式,侧摩阻力发挥规律,抗拔承载力计算方法,并对抗拔桩在预应力张拉索膜结构中的应用的一些特殊问题提出了设计要求.
其他文献
采用流变相反应合成出了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C.与传统固相法相比,流变相反应合成温度低、反应时间短.采用XRD、元素分析、SEM等方法对材料进行表征.电化学测试表明,10mAh/g时材料首次放电容量为121mAh/g,10次循环之后容量达133mAh/g,同时表现出较好的高倍率性能,100mAh/g时,材料首次放电容量超过100mAh/g.
制约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实用化的最大因素是该材料的导电性能差,高倍率充放电时其放电比容量低.这主要是因为LiFePO的离子传导和电子传导率均较低,充放电时Li在LiFePO-FePO两相之间的扩散系数也不大所致.本文采用液相还原与凝胶固相相结合的方法合成了改性磷酸铁(Ⅱ)锂(LiFePO/C+Ag)复合材料,来改善磷酸铁锂的导电性能和高倍率充放电能.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循环伏安、交流
以金红石型TiO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iAlTiO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采用XRD及化学分析方法对合成粉体进行结构表征,并采用充放电测试手段检测其电化学性能.电池充放电结果表明:以金红石型TiO为原料和以锐钛矿型TiO为原始合成的LiTiO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没有明显区别.适当掺Al后,LiTiO的可逆容量和循环稳定性都大大提高.LiAlTiO首次放电容量可达187.7mAh/g,且循环2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法(GNP)制得钙钛矿型LaMFeO(M=Ca、Sr、Ba)的稀土复合氧化物粉体,对样品的相结构、形貌、热稳定性、烧结行为及电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A位掺杂离子半径的增大,成相温度逐渐升高,掺杂固溶量逐渐降低.LaCaFeO(LCF)初粉在850℃下予处理2h为纯立方钙钛矿结构,1100℃烧结2h后的陶瓷体相对密度大于95﹪;1050℃下予处理2h的LaSrFeO(LS
利用固相反应技术,使用LiCO对正尖晶石LiMnO进行了改性.利用SEM、XRD及Rietveld精细XRD等方法对所合成产物的结构特性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产物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部分Li进入到尖晶石结构中形成了改性的尖晶石化合物.高的Li/Mn有助于抑制Jahn-Teller效应的发生.随着反应物中LiCO量的增加,产物的晶胞参数逐渐收缩,结构性能变好,改性产物具有较好的常温和高温循环性能.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法合成LaCaCrO钙钛矿复合氧化物粉料,对其制备陶瓷样品的烧结性能、导电性能、热膨胀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Ca的引入使材料的烧结温度降低、导电性能提高和热膨胀系数增加.其中,LaCaCrO在1250℃的烧结温度下其相对密度达到96.0﹪,800℃时陶瓷样品的电子导电率为53.6S.cm,在350~800℃的温度范围内陶瓷样品的热膨胀系数为10.3×10k.
介绍一种高精度液位测量系统。文中详细介绍了该传感器的结构、作用机理和测试系统结构。提出开关电容电荷平衡A/D转换器及其接口和工作原理。由于该转换器结构简单,易于集成,故可与压差传感器集成为一体化传感器,输出数字量可与微机直接接口,便于远距离数据通讯。
该文针对中厚钢板输出辊道上的层流冷却系统具有非线性、多变量、强耦合、大滞后,很难建立控制模型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方案-模型基准控制。即利用自寻优的方法,寻找到过程模型的最优解,并以此过程模型为基准完成层流冷却系统的前馈控制,该方案能够适合目前中国中厚板轧后层流冷却系统的实际状况,仿真和工业实验表明:对于同一钢种,采用此控制方法经过一两块钢板的系数寻优过程,就可使钢板达到控制精度的要求。
电站锅炉过热蒸汽温度是典型的分布参数对象,而且其特性随负荷而变化,用传统的PID方法进行控制难以奏效。该文运用Fuzzy-串级复合控制系统对100MW燃煤单元机组的过热汽温进行仿真研究,给出Fuzzy-串级复合控制方法与常规串级系统、单纯的模糊控制系统的仿真效果比较,说明Fuzzy-串级复合控制对大延迟、大惯性对象的控制效果良好。
该文结合工业过程讨论了如休实现分布参数系统的最优反馈控制问题,设计了分布参数线性二次型最优状态反馈控制器并描述了在各类不同传热方工实际过程中的应用。尽管控制系统中分布参数问题的分析和计算远比集中参数复杂和困难,但所采用的方法提供了有效地实现其最优控制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