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植物功能性状预测全球变化背景下森林群落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动态变化

来源 :第十四届中国生态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e_willi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比如CO2浓度升高、气候变暖和降水格局改变等)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植被.研究发现植物的物候学特征、分布范围、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都发生了变化.在全球尺度上,气候变化缓解了温度和光照对植物生长的限制,增加了净初级生长.在区域尺度,气候变化改变了群落物种组成、生长死亡率以及群落生物量.尽管一系列研究观察到了这些变化,但导致这些改变的机理仍然不清楚,这导致我们很难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会有何变化.
其他文献
本论文主要选取内蒙古地区典型森林植被,由西东向西对大兴安岭根河、赤峰旺业甸、呼和浩特大青山和阿拉善贺兰山四个地区主要针叶树种落叶松和油松的根际土壤固氮菌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利用阿须贝培养基分离纯化根际土壤固氮菌,对分离得到的固氮菌的16SrDNA进行PCR扩增及序列测定,应用DNAMAN 6.0软件对分离出的菌株序列和从GenBank数据库中与待分析序列相近的已知种模式菌株的16SrDNA序列进行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隶属禾本科、米草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起源于美洲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湾,适宜生活于潮间带.20世纪初为了保滩护堤、促淤造陆,我国从美国的North Carolina、Georgia和Florida引种了N型、G型和F型三种生态型的互花米草.近20余年来,互花米草在我国沿海及河口滩涂快速扩散,在20N°-40N°范围内均有分布
以西藏色季拉山高山松林样地调查资料为基础,运用点格局分析方法中的RipleyL函数对高山松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格局及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色季拉山高山松种群径级结构呈典型的"金字塔"型,种群自然更新良好,属增长型种群;(2)高山松不同发育阶段的分布格局各异,样地中,小树在小尺度范围内的聚集强度均明显强于中树和大树,这可能是由于小树需要的资源较少、竞争相对较弱以及种子散布的不均匀性和萌
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格局是多个物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体现了物种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群落演替的物种多度分布格局可探知群落组织的生态过程,对植被恢复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但目前相关研究还很缺乏.为揭示石灰岩山地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林演替序列的群落生态过程、同时丰富群落演替的物种多度格局研究资料,本文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研究了江西省瑞昌市淡竹林演替序列的淡竹纯林、竹阔混交
Epiphytes are plants that germinate and grow upon host plants, obtaining mineral nutrients and water from the water vapour (e.g., fog) during at least part of their life history.Vascular epiphytes are
The nitrogen (N) cycling in forest ecosystems have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in the past decade.However, how N-cycling microbial communities respond to N and phosphorus (P) additions in subtropical pla
近年来,人类在全球范围内面对着天然林的大面积采伐所带来的生存环境改变和全球或区域气候变化,而人工林可以通过固定大气二氧化碳、恢复退化土地以减少天然林被采伐的压力.在我国的亚热带地区,乡土阔叶树种(如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和格木Erythrophloeum fordii)人工林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能够供给高质量的木材,同时能够提高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大量研究证实,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植物的分布区域具有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迁移的趋势.不同区域的植物迁移速率不同,热带区域的植物迁移速率较快,这不仅是积极扩展生境占领生态位的需要,也因为热带植物在长久的地质时间里一直处于终年炎热的环境中,热生态位较为保守,热耐受上限较低,全球变暖使其所处温度已接近热生态位上限而被迫进行迁移.但全球变化也会导致极端天气的增加,极端低温事件的出现几率和强度都明显增加
土壤微生物酶活性被作为表征有机质中C、N分解的敏感指标,是控制SOM周转的重要因子.凋落物和林下植被在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氮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改变地表凋落物和林下植被的数量,将会引起土壤质量以及微生物活性的变化.目前,国内关于凋落物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主要以改变凋落物种类或凋落物组成为主,而林下植被对森林土壤的影响主要集中于寒带和温度森林,对亚热带森林土壤碳氮循环的微生物机理影响还不清楚
2014年5-10月,利用开顶箱(OTCs)模拟,采用尼龙网袋分解袋法研究了背景大气对照(CK)和O3浓度升高(100±10 nmol·mo1-1)下对城市森林10年生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凋落叶前期分解过程中养分动态的变化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O3浓度升高下蒙古栎凋落叶分解速率略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C元素释放减缓,N元素释放先减缓,随后加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