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城市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态度的调查与研究

来源 :生物安全国际论坛第三次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lql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国内4个中小城市消费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国内中小城市居民了解转基因相关信息的途径仍然是以传统媒体为主,获得相关信息的途径较窄,对于转基因食品的了解很有限,对于已经实施的转基因产品标识制度缺乏相应的了解,但是绝大多数消费者支持标识制度。国内中小城市消费者对于转基因产品的接受程度较低,仍然倾向于相信传统食品,但是在转基因食品具有价格优势时,消费者会倾向于购买转基因食品。
其他文献
因此为保证大菱鲆养殖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优化种质资源,增加亲鱼遗传多样性,培育健康优质苗种,原种引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途径。本文采用特异性引物对大菱鲆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得到大菱鲆线粒体DNA控制区基因序列(平均长度746bp)。分析了大菱鲆引进原种群体与国内累代繁养群体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2个原种引进群体的核苷酸多态性水平(Pi)和单倍型多样度(Hd)均显著高于人工累代繁育群
为了认识2龄雌性圆斑星鲽的生殖特性和生殖潜力,本文采用注射外源激素诱导方法,研究了外源激素鲑鱼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sGnRH)、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诱导2龄雌鱼卵巢发育的效果。结果表明:两种外源激素以sGnRH对卵母细胞成熟的诱导效果为好。
本文以尼罗和奥利亚罗非鱼为材料,进行WZ×XY、WZ×YY等系列杂交实验,确认WY型罗非鱼为雌性鱼;W为Y的显性性别基因;性别决定基因强度顺序是W♀>Y♂>Z(♂)>X♀;在此基础上创建了能自然繁殖超雄罗非鱼的繁育体系(WY♀-YY♂)及其亲本库.该体系象所有罗非鱼原系一样,会周期性地繁殖雌鱼和雄鱼:WY♀、YY(♂)(超雄鱼).应用超雄鱼与XX雌鱼配种,可生产生长、抗逆等品质优良的XY基因型雄性
种苗是海洋生物养殖产业的源头和必需的物质基础,种质是海洋养殖业的核心问题。海水养殖产业“种子工程”包括“健康苗种繁殖”和“优良种质创制”2个部分,前者以实现原种和良种的人工繁殖为中心目标,还包括与之相匹配的设施设备等建设,对鱼类原种开发、种子扩繁和产业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后者强调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以不断改进和优化原种种质为目标,是增加产量的有效途径以及实现海水养殖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本文以
转基因生物的生物安全研究在近年来有扩大的趋势,这种趋势来自关于这个议题的文献、会议和讨论的数量都在上升。尽管证据的增加,生物安全研究仍然不能完全覆盖一些必要领域。本文旨在强调一些在过去和现在的生物安全研究中还没有涉及的关键议题。这些问题已经进行了专门的针对性研究,这些研究将会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些一般性的答案。
评价转基因水稻的生物安全性需要考虑遗传修饰的稳定性、基因流、杂草化和非靶标效应等几个方面。中国转基因水稻环境释放后的基因流是评价的关健部分。理论上分析,转荃因水稻具有潜在的杂草化可能。通过对转墓因水稻杀虫蛋白在食物链传递规律的研究标明,转墓因水稻CrylAb杀虫蛋白在水格一靶标害虫一天敌间食物链中可以传递,但不会富集。对转基因稻田和常规稻田中寄生天敌、捕食者和蜘蛛的物种组成和丰度的研究证实,二者相
转基因甘蓝型油菜(以下简称油菜)已经商业化种植了十多年,主要集中在北美,面积逐年上升,一直稳居全球转基因作物栽培面积第四位。由于其虫媒异交的特点,油菜作物与作物之间,油菜与其野生近缘种之间的基因交流机会比较大,尤其是1998年加拿大田间发现了由花粉流介导的能够抗三种除草剂的自生油菜植物以后,其生态学风险备受关注。基因流包括时间上的和空间上的,田间转基因油菜与非转基因油菜间基因流的研究主要侧重评价花
本文以中国目前研究较为集中的3种转基因水稻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调查分析提出中国转基因水稻研究中所面临的专利问题,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尽量使用国内的或者自己单位所持有的专利,在使用外国专利时,与专利持有人签订正式的技术使用或材料转移协议。同时,提高法律意识改进国家的专利立法。
基因工程植物的专利的获取在欧洲已经超过10年了。针对生物技术的专利受欧盟98/44指令(生物技术发明的法律)保护,这个指令涉及转基因植物的方方面面,包括遗传资源、种子、植株、种植、收获和加工产品。当不同的转基因植物杂交时,相关专利可能在生成的作物当中积累。已经有超过1000项专利获得了设在慕尼黑的欧洲专利办公室的批准,而自1980年以来,已经提出的申请多达6000份。  这种情况形响了研究者、育种
本文概述了转基因生物的研发和使用中相关的生态和社会经济问题。当新的转基因生物投入到全球多样性系统当中,长期的结果是降低生物多样性。带来生物多样性降低这样现象的各种机制已经确定。这说明由于进化的压力,拥有的一些转基因的遗传特性可能会受到长期侵蚀。它们不可能在这种生态效力状态下永远保持下去。转基因生物的开发和销售应当给予特别的重视,当私有企业进行研发时就会发现,开发和销售转基因生物需要大型企业作为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