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过程增强三甲基胺的颗粒相分配:广州市大气气溶胶的单颗粒气溶胶质谱分析

来源 :第十八届中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chen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的大气研究表明,有机氮气溶胶是大气有机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氮在气相和颗粒相间的转换过程决定了它们在全球氮循环过程中的作用.毒理学研究表明它们对人们的健康也存在不利的影响.作为有机氮的重要一类,有机胺的来源广泛.与氨气类似,它们也主要来源于畜牧业、废物废渣的处理、生物质燃烧、机动车尾气及工业.它们在大气中的浓度比之氨气低1-3 个数量级.但在畜牧业来源中,它们的浓度甚至可以达到氨气的20%.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大气气溶胶粒子数浓度越来越大.气溶胶粒子增多改变地球系统的辐射收支,影响地球的增温和冷却,从而直接影响到雾的生消环境;另一方面在成雾过程中气溶胶粒子作为凝结核,改变雾的性质和微物理结构.气溶胶粒子和雾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为研究气溶胶粒子对区域雾的影响,利用基于中尺度气象模式(MM5)和一位雾模式(PAFOG)的多模式系统,挑选东部地区的典型浓雾个例,设计了一组敏感性数
采用ESEM/EDX 对北京地区冷锋过境前后矿物粒子的研究发现,锋面前后矿物粒子的粒径、形态、组成成分差异很大.锋面前矿物粒子主要分布在0.2-10.0 μm,锋面过境后矿物粒子主要分布在0.2-5.0 μm.在小粒径范围内(0.2 μm 1.0 μm),观测到的矿物粒子的粒径差别接近1.0 μm.锋面过境前采集到的矿物粒子从形态上分析,部分粒子周围的吸湿性环形区域比较明显,即使不太明显,粒子表面
黑碳气溶胶是大气中重要的吸收性气溶胶,同温室气体相比,它具有较宽的光学吸收波段和较强的光学吸收特性.黒碳气溶胶会对全球气候效应和人体健康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南京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产业城市和经济中心,是黒碳气溶胶的高值区,研究这一地区的气溶胶光学特性和辐射强迫具有重要的意义.2008 年全年在南京大学浦口校区气象园开展了黑碳气溶胶的采样实验,本文利用观测期间所取得的数据,对南京地区黑碳气溶胶的浓度
2009 年3 月25 日至4 月27 日,我们分别在华山西峰顶(海拔2060 米)和泰山日观峰(海拔1545 米)同步进行了PM10 和不同粒径(Andersen 9-级)大气颗粒物的采集工作,对沙尘期与非沙尘期(4 月24 日)样品中的无机离子、EC、OC 和有机物的组成和粒径分布进行了表征[1].非沙尘期泰山顶大气颗粒物PM10 及其中EC、OC、无机离子是华山的2-10 倍.华山大气中SO
会议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otal and low cloud amounts and the varying features of aerosol related to urban development of Beijing by using the cubic spline fitting method based on mo
采用2007 年1 月至2010 年11 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CALIPSO 星载激光雷达L1 产品,通过分析532 nm 总后向散射系数、体积退偏比和色比给出了上海干霾气溶胶粒子的光学特性和微物理性质垂直分布,并与非霾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上海干霾和非霾时大气中的气溶胶均以细粒子为主,干霾和非霾时气溶胶粒子随着高度的增加均有所减少.各高度层气溶胶粒子出现频率干霾大于非霾,且随高度增
Size-segregated aeroso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by Mirco-Orifice Uniform Deposit Impactor (MOUDI) in Atlanta,USA and Beijing,China during summer 2011.Opt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ize distribution of ca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健康和气候效应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二羰基酸(或其盐)是大气SOA 中化学组成特征研究方面关注较多的一类,以乙二酸盐为主,在污染的城市大气中占总颗粒态有机物的1%,在清洁的大气环境中能够达40%.因此,乙二酸盐的来源及形成过程对研究SOA 的环境和气候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主要的二羰基酸,颗粒态乙二酸盐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在世界范围的研究中,被广泛
二次气溶胶的形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气溶胶颗粒的粒径、化学成分、吸湿性、吸收和反射辐射的能力等物理化学性质,从而显着改变大气化学组成甚至导致气候变化.二次气溶胶形成机制中很多的非均相或多相的界面反应过程还有待探索;二次气溶胶形成也使得混合态气溶胶的物理化学性质变得更为复杂.我们运用颗粒物粒径谱仪、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串级差分淌度分析仪、光腔衰荡光谱仪及光散射仪等技术对上海地区二次气溶胶特别是硫酸盐
气溶胶的含水率对灰霾天气的形成、城市污染控制策略的制定和气候变化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用HTDMA 测定了30 nm、60 nm、100 nm 和200 nm 颗粒物的吸湿增长因子,并在获得四个粒径颗粒物的吸湿性参数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上海2011 年冬季工业区城市气溶胶含水率分布.吸湿增长因子概率密度呈现双峰分布.颗粒物按吸湿性分为较弱吸湿性颗粒物(相对湿度为82%时,平均吸湿性参数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