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心通脉颗粒制备工艺的研究

来源 :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77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改进益心通脉颗粒制备工艺,提高其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考察丹参不同回流提取时间及个药与饮片提取的对比确定丹参酮ⅡA提取的最佳方案;采用颗粒吸湿率测定优选辅料;采用流化喷雾技术提高颗粒的质量标准.结果:提取工艺改进后,丹参酮ⅡA含量增加5.4%左右;辅料优选、制粒技术改进后,既满足了市场和临床的需要,又使产品质量标准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结论:益心通脉颗粒制备工艺的改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改进的工艺可靠,可操作性强.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传统的固相陶瓷烧结工艺,利用四价正离子Sn4+、Zr4+取代Ba(Zn1/3Nb2/3)O3陶瓷的B位Zn2+、Nb5+离子,研究了其对Ba(Zn1/3 Nb2/3)O3系统介电性能的影响。随BaSnO3含量的增加,介电常数降低,温度系数正向偏移,在32%≥x≥5%(摩尔分数,以下同)时,气孔率减少,体积密度pv增大,介质损耗降低,BaSnO3含量为32%时,系统具有最好的介电性能。在BZ
系统要求:材料为石英玻璃,系统有效口径Φ=300mm,扩束倍率β=30*,视场2ω=±2mrad,能在λ=0.532μm,0.6328μm,1.064μm三种波长下工作,主波长为λ=0.6328μm,在外场使用;前组物镜焦距F=800mm,相对口径A=1/2.67,要求前组物镜轴上波面误差PV值优于λ/8,均方根值rms优于λ/60;系统轴上波面误差PV值优于λ/6,均方根值rmss优于λ/50.
针对空间光学侦察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空间光学系统设计思想.把生物复眼的概念引入空间光学系统,使用衍射光学元件,实现光学系统的高分辨力和超轻量化,降低空间光学系统的成本,利用生物复眼的概念,扩大系统的视场角.文中给出了光学系统的初步设计结果,证明了我们的设想的可行性.
基于广义Huygens-Fresnel原理、修正vonkarman湍谱、贝塞尔权重函数的高斯函数近似和误差小于4%的波结构函数平方近似,研究得出了包含湍流尺度影响的湍流大气中传输高斯光束的平均光强新关系和包含湍流外尺度影响的光束短期扩展因子.研究了高斯束等效半径与传输距离、初始光束束径和光波波长间关系,结果表示,在给定折射率结构参量和传输距离情况下,存在极小短期光束扩展所对应的特征初始束径和特征光
采用脉冲激光气相沉积技术在MgO(100)衬底上生长了Co/BaTiO3纳米复合薄膜;利用原子力显微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及拉曼光谱等测试分析手段对Co/BaTiO3纳米复合薄膜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薄膜表面均匀、致密、具有原子尺度的光滑性;Co纳米晶成单分散均匀的分散在沿C轴成单取向生长的BaTiO3单晶基体中;随着掺杂Co含量的增高,BaTiO3的Raman峰的峰强随着增大.
采用Nd:YAG调Q激光器输出的1.06μm光脉冲抽运Cr4+:Mg2SiO4晶体,实现Cr4+:Mg2SiO4激光器的增益开关运转.从理论和实验上分析了抽运光采用不同焦距的透镜聚焦和Cr4+:Mg2SiO4激光器采用不同腔长时,抽运光和振荡激光的模式匹配,以及模式匹配与激光器光-光转换效率之间的关系.在较佳的实验条件下,得到中心波长为1.22μm,能量和脉宽分别为10mJ和8.2ns的激光脉冲,
目的:探讨使用纳络酮早期预防中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所致急性中枢性呼吸衰竭(呼衰)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对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的94例Aop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对照组;对53例早期应用纳络酮作为治疗组.比较其呼衰的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呼衰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应用纳络酮可有效预防Aopp所
本文对医疗单位的档案管理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笔者认为医疗档案管理应该设置档案中心管理机构,建立医疗信息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为医疗、教学、科研提供更多的综合信息,为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的:锁骨下静脉置管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观察.方法:对115例危重患者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结果:6例穿刺局部感染1例气胸,4例误穿锁骨下动脉,余均成功.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应用于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可给医患双方带来诸多便利.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除用稳定型心绞痛常规治疗外,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每晚口服,对照组仅给予UA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3周、6周的血浆CRP.结果:治疗组自1周始CRP水平即开始下降,3周及6周的CRP水平较治疗前出现显著差异(P<0.01;)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