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前外侧皮瓣术前设计及临床应用优化

来源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烧创伤修复重建与康复专业委员会暨山东省康复医学会烧创伤治疗与康复专业委员会2016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p81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股前外侧皮瓣术前设计及其临床应用优化的可行性.以髂前上棘和髌骨外缘连线为A线,A线中点为V点;以髂前上棘和髂胫束末端前缘连线为B线;髂前上棘和髌骨上缘中点连线为C线;以V点为中心,,用便携式多普勒探测穿支穿出点.皮瓣轴线穿过穿支穿出点、从内上斜向外下、与A线相交15~30°,供瓣区皮肤切取宽度小于8cm.
其他文献
患者因车祸致多发骨折、皮肤撕脱并感染22天由骨科转入烧伤整形科.术后随访4年创面愈合好,未复发,皮耐克+植皮处皮肤外观、弹性、强度、移动度可满足佩戴假肢的要求:佩戴假肢患者可进行爬楼梯、行走等活动。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瘢痕疙瘩中央部、边缘部和正常皮肤组织中OPN和VEGF的表达含量,探讨OPN和VEGF是否参与瘢痕疙瘩肿瘤性生长特性。结果表明:OPN与VEGF在正常皮肤组织、瘢痕疙瘩中央部、边缘部中的表达依次递增。OPN与VEGF在瘢痕疙瘩中央部和边缘部的表达呈正相关。OPN和VEGF为瘢痕疙瘩肿瘤性生长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黄芪是常用且重要的中草药和食疗药膳,用途广泛.黄芪多糖(APS)是近年来从黄芪中分离提纯的均一多糖成分,是其最重要的天然活性成分,主要由葡聚糖和杂多糖组成.目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步对APS的化学组成、作用机理和用途有了新的认识,它不仅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而且长期使用对组织细胞毒副作用小、代谢残留少等优点,因而得到国际上的公认,且较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笔者发现APS在心血管疾病防治等领域研
目的:探索研制能够改善面部严重毁损伤患者超长组织瓣(块)局部微循环状态的间歇性正压充气装置,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制出能满足临床需要的间歇性正压充气装置,创新性采用双层气囊的有效固定方法,对符合应用标准的14例超长组织瓣(块)面部严重毁损伤患者使用了间歇性正压充气装置.结果:全部14例超长组织瓣(块)除2例耳廓严重撕脱伤创面存在小面积结痂,经换药愈合外,其他12例患者均一期愈合.结论:间歇
作者将蜡疗和可调式颈圈结合起来加上颈部按摩、牵引综合防治颈部疤痕增生,操作简单,是值得推广的防治烧伤颈部疤痕增生、挛缩的有效康复治疗方法。
观察采用不同的手法按摩面部各分区对面部瘢痕、面部器官牵拉和表情活动的影响.2012年9月-2013年8月,笔者单位收治的42例面部深Ⅱ~Ⅲ度烧伤患者,创面基本愈合后15~30天,根据其意愿,22例患者进行面部分区域按摩,同时佩戴定制压力面罩,设为按摩治疗组;另20例患者仅佩戴定制压力面罩,设为常规治疗组.结果表明:根据面部瘢痕特点,分区域采用不同手法按摩,结合压力衣治疗,可有效减轻瘢痕并改善其对面
目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内踝上筋膜皮瓣修复足跟损伤.方法:对12例电击伤及碾压伤致足跟损伤病人,首先作创面清创,然后以胫骨内髁中点向跟腱与内踝中点作连线的纵轴上设计皮瓣,以多谱勒标出内踝上穿血管的发出位置;作皮瓣前侧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将三者缝合固定几针;将深筋膜提起,由前向后锐性分离至胫骨内侧缘;紧贴胫骨内缘切开深筋膜,保护好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血管,作皮瓣近侧切口,切断隐静脉
本例患者车祸伤后存在复合伤,病情较重;首要措施,抢救生命为主,积极予以扩充血容量抗休克治疗;清创后行负压吸引治疗,可以起到彻底引流、促进坏死组织脱落及新鲜肉芽生长的效果;植皮后再行负压治疗,可使皮片与创面基地贴附紧密,同时起到引流效果;植皮后负压吸引治疗必须采用持续性负压吸引治疗,否则,皮片容易滑动,影响皮片存活。
肩胛骨是肩关节符合体与脊柱之间联系的桥梁,对于颈肩部的稳定和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当肩胛骨的位置与活动出现异常,称为肩胛动力障碍,在很多肩关节损伤和疾病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临床工作中往往被忽略.肩胛动力障碍在多种肩关节疾病中有很高的发生率,肩胛动力障碍将显著影响肩关节的运动功能.很多肩关节伤病,如肩峰撞击征、肩关节不稳、肩袖撕裂等都与肩胛动力障碍密切相关.
分析黑色素痣短期恶变的原因,以提高知晓率及正确治疗.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6年1月收治的13例黑色素痣保守治疗,出现溃疡,6个月内不愈合患者的救治经历及病理结果,并给予相应修复,随访情况.13例中2例为足跟部溃疡,3例为足背部溃疡,6例为小腿溃疡,2例为上肢溃疡,上述病例均因发现黑色素痣,听说易恶变,在小诊所或点痣门店给以两次以上药物烧灼,痣为完全去除,创面给以反复刺激,入院病理检查为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