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畜牧养殖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调控对策研究

来源 :第六届京津冀一体化畜牧兽医科技创新研讨会暨新思想、新方法、新观点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mar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促进畜禽养殖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对集约化畜牧养殖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总结,提出增强养殖工作人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健全制度和加强监测,加大资金投入。
其他文献
饲养场动物卫生风险评估是控制饲养场动物疫病的有效管理措施,天津市畜牧兽医管理职能部门对动物饲养场进行了动物卫生安全风险评估监管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文中主要介绍了《天津市动物疫病风险评估与分级管理办法》及其相关制度,实施饲养场动物卫生风险评估对《动物防疫法》《天津市畜牧条例》《天津市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实行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加强管理行政相对人的饲养场防疫风险管理意识,努力维护好天津市动
为了解天津及河北部分地区养猪场饲料中霉菌毒素含量及污染情况,本研究于2016年9月-2017年8月,从天津市9个区县及河北部分地区采集265份猪饲料及饲料原料.利用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分别对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T-2毒素(T-2)、呕吐毒素(DON)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猪饲料及饲料原料中99.00%以上受到霉菌毒素污染;且同一样本中污染多种霉菌毒素现
为了研究饲喂中草药添加剂对猪肉品质的影响.按照随机区组设计法将48头猪(公母各半)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从育肥阶段添加0.1%中草药添加剂.110kg后屠宰,取背最长肌进行猪肉品质测定,测定结果如下:肉色a值、水分含量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肉色b值,贮藏损失,脂肪含量,滴水损失,离心损失,拿破率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菌落总数,
为丰富猪鲜精保存技术,改善和提高精液在保存、运输过程中质量.本试验在前期猪精液低温保存研究基础上,通过大量试验筛选,整合,研发了性能稳定的猪精液4℃高效保存稀释粉.试验分为3组,试验组为研发的低温一号和低温二号,对照组为国内某著名品牌且市场占有率极高、能耐受4℃低温的长效稀释粉.研究表明,在有效保存时间和总存活时间上,低温一号和低温二号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在长白种猪精液有效保
随着国家对鸡蛋产品抗生素殘留的监测力度加大,商品蛋鸡生产中抗生素禁用已迫在眉睫.抗生素滥用不仅造成畜禽养殖中耐药性的产生,更为严重的是人类长期食用含有抗生素的鸡蛋后,同样产生耐药性及过敏反应,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然而,我国目前中小型养鸡场所占比例依然很大,据资料显示1万以下规模存栏量占比76%,场户数占比95.6%.由于规模小,饲养管理、防疫等不到位,疾病时有发生,不用抗生素疾病难以控制.养殖业
通过前期大量试验筛选、整合,本课题组研发了性能稳定的猪精液常温保存稀释剂,本研究以全能健牌、日本进口稀释剂越丰-Ⅱ等为对照,探讨了本课题组研发的稀释剂对猪鲜精保存效果的影响.越丰-Ⅱ稀释剂有效保存时间为5-7天,全能健稀释剂保存时间为7-10天.本实验采用计算机辅助系统进行精子不同指标分析,探讨了不同稀释剂保存时间对精液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同储存条件下,本课题组自制的精液常温保存剂对精液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新时代,特别是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进一步明确“三十年不变”,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有效载体的现代农业园区(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尤如雨后春笋,各种社会资金快速涌入农业园区建设洪流.各地呈现出农业园区林立、示范园区争艳的蓬勃景象.从目前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看,各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形式多样,呈现出以地方农业特色、区域产业特色、带状产业经济特色,或以一项产业为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大豆皂苷对大鼠肠道菌群、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为复合益生菌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常规方法检测灌服益生菌大鼠的饲料转化率、肠道菌群数量及免疫器官指数.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复方益生菌复合物对大鼠饲料转化率、肠道菌群数量及免疫器官指数均有影响.其中,每天按0.2、0.5ml/只灌服益生菌的大鼠料重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每天按0.5ml/只灌服益生菌的大鼠免疫器官指数显著
验证天津生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物料腐熟剂对牛粪堆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堆肥比较,接种有机物料腐熟剂可提高牛粪堆肥堆料温度,提前和延长高温期,杀灭堆料中的有害生物,提高堆肥产品种子发芽指数和N、P2O5、K2O含量,实现牛粪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河北省肉羊养殖主体中散户逐年减少,规模化养殖主体逐年增多.已初步形成多功能型企业养殖模式、合作社养殖模式、多元主体养殖模式三种规模化养殖模式和纯散养养殖模式.根据国内外形势预测纯散养养殖模式会持续退出产业或向其三种养殖模式演变.在此过程中政府应科学明确主管部门职能、合理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严格管控产业准入机制、正确疏导散养模式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