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近端骨折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f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移位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4月至2011年8月共收治22例有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患儿,男14例,女8例;年龄6~18岁,平均9岁.采用手法闭合复位,透视C型臂X线机监控下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方法评定疗效.统计资料内容包括患儿年龄、性别、Salter分型类别、成角角度、致伤原因、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开放伤、多发伤、手术后并发症及愈后功能等情况.出院后规定分别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复查.随访检查内容包括:疼痛(频率和程度),致疼活动,主观力量和主观活动度.结果 所有患儿术后获6~36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21例患儿骨折均愈合良好,时间为6~12周,平均8周,无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及针道感染患者,1例患儿因术后过早、过度负重活动出现克氏针松动及骨折断端成角,及时给予夹板外固定矫正后,推迟行功能锻炼时间,12周后骨折愈合良好.按照Constant-Murley评分方法:优19例,良2例,可1例.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移位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对骨折愈合干扰小、固定可靠及并发症少,是一种治疗儿童肱骨近端移位不稳定骨折的理想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双侧微创可扩张通道下经改良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 改良TLIF) 治疗双节段腰椎失稳症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两组手术者同时双侧微创可扩张通道下,经改良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改良TLIF)治疗双节段腰椎失稳症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46~65岁,平均57.2岁.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涵洞式复位减压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本组患者22例,伤椎部位:T11 1例,T12 11例,L1 7例,L2 3例.损伤节段后凸Cobb角21.5-54.4°,平均 37.4°.术前Frankel级:B级6例,C级10例,D级5例,E级1例.对胸腰椎爆裂型骨折行经椎弓根涵洞式复位减压固定术.用Frankel分级评估神经功能.结果 术后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策略与效果.方法: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患者.男18例,女14例,年龄25岁-58岁,平均年龄40岁.病程9月-13年,平均3年.L3/4 3例,L4/5 18例,L5/S1 11例.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患者,术前常规行腰椎X线、CT及MRI检查,排除腰椎失稳、先天性腰椎管狭窄、腰椎肿瘤等
目的:回顾性分析一组应用改良后外侧入路切除胫骨近端累及上胫腓关节病变的临床资料,讨论该部位手术中切除与功能保护的平衡策略。资料与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累及上胫腓关节良性病变9例,其中男5例,女4例,平均年龄20(14-28)岁,骨软骨瘤7例,骨样骨瘤2例。术前根据临床及影像学评估后,采用倒L型改良后外侧入路进行病变切除,术中显露并保护腓总神经、股二头肌及外侧副韧带止点
[目的] 探讨借助Quadrant系统微创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共收治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33例,年龄32~68岁,平均47岁;男性20例、女性13例;腰4/5滑脱21例、腰5骶1滑脱12例。根据Meyerding分级,其中Ⅰ度滑脱5例,Ⅱ度滑脱23例,Ⅲ度滑脱5例。均采用后路两侧旁中央肌间隙入路,在Quadrant可扩张管道系统下行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采用腰椎
目的:分析临床上由于医源性因素造成的四肢骨肿瘤假体置换术的并发症,讨论如何正确评估和避免四肢肿瘤假体的医源性并发症。方法: 2006年1月-2016年2月期间,回顾性研究分析18例医源性因素造成对肢体骨肿瘤假体置换术影响和最终并发症。股骨13例,胫骨3例,肱骨2例。最终病理骨肉瘤、转移性肿瘤、尤文氏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男性10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23岁。对所有病例并发症原因进行逐一分析和讨
目的:针对经Quadrant通道微创TLIF(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不同阶段的参数,分析Quadrant通道微创TLIF术式的学习曲线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9月经Quadrant通道微创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48例,所分析的病例均由同一位主刀医师完成,按手术日期的先后次序分为4组(A、B、C、D),每组12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及并发
目的 探讨经Quadrant通道微创TLIF术在腰椎翻修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4-03-2009-06月收治腰椎翻修患者32例,均经肌间隙在Quadrant可扩张管道系统下行微创TLIF术。术前、术后两周、术后一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采用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评分法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 随访16~36个月,平均18个月。
目的 用Meta分析方法 比较颈后路单开门内固定术与颈后路全椎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搜集关于比较颈后路单开门与颈后路全椎板联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的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由两人独立进行文献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和STATA 12.0
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社会竞争压力逐年增大,糖尿病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骨科意外伤害也逐渐在增加,患者由于在发生意外之前并没注意自身有糖尿病且住院之后才发现糖尿病,对于这种患有骨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重视围手术期的风险,有效控制血糖是骨科手术成功的关键。因为骨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病专科知识的缺乏,所以护理人员应准确掌握各类降糖药物的药理作用,及适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