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R1和TSP1在头颈部鳞癌中表达与紫杉醇耐药相关性的研究

来源 :2011国际暨全国第十一届头颈肿瘤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lyx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紫杉醇耐药基因1(taxol-resistance gene1,TXR1)和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与头颈部鳞癌紫杉醇耐药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肿瘤原代细胞胶原凝胶体包埋化疗药敏检测技术(Collagen gel dropletembedded culture-drug sensitivity test,CD-DST)将53例头颈部鳞癌标本分为紫杉醇耐药组和紫杉醇敏感组,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标本中TXR1和TSP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D-DST法检测结果显示,在53例头颈部鳞癌中紫杉醇耐药的为33例,紫杉醇敏感的为20例。RT-PCR检测结果显示紫杉醇耐药组中TXR1 mRNA的平均相对表达量高于紫杉醇敏感组( p=0.000),而TSP1 mRNA的平均相对表达量低于紫杉醇敏感组( p=0.000),两种基因在头颈部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 r=-0.551, p=0.016)。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XR1在紫杉醇耐药组阳性率为78.79%(26/33),而在紫杉醇敏感组阳性率为20%(4/20),TSP1在紫杉醇耐药组阳性率为15.15%(5/33),而在紫杉醇敏感组阳性率为80%(16/20)。结论:TXR1和TSP1在紫杉醇耐药组和紫杉醇敏感组中的差异表达提示两者可能与头颈部鳞癌的紫杉醇耐药有密切关系。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果糖引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分子机制。方法:本研究由二个实验构成。实验一、为观察饮用果糖对小鼠肝脏甘油三酯(TG)合成及脂质沉积的影响,24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2组。一组饮用普通自来水,另一组饮用30%果糖水溶液,喂养8周,每周称取体重。实验二、为探讨内质网应激在果糖诱发小鼠肝脏SREBP-1c激活和脂质沉积过程的作用,48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果糖组、PBA干预组、单纯
目的:大脑本身可合成睾酮(T)和雌二醇(E2),这些甾体激素在维持大脑性分化和神经行为发育过程发挥重要作用。本课题拟分析青春期接触氰戊菊酯对小鼠大脑皮层T和E2合成以及雄激素受体(AR)和雌激素受体( ERa和ER.)表达的影响。方法:小鼠从出生后第28天(PND28)到56天(PND56)经口每日一次分别给予30 mg/kg(1/8LD50)和7.5 mg/kg(1/32LD50)。给药两周和四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多发的头颈部肿瘤。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开始重视并研究鼻咽癌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模型,引入了全面多学科综合治疗研究提髙“治愈率”的生物概念。分子靶向治疗在其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也成为了提高鼻咽癌生存率的新希望。
“微创”一直是外科医生追求的至高境界,早在公元前4世纪,医圣Hippocrates就告诫医生“不要做得过多”,实际上其中就已经蕴涵了“创伤尽可能小”的理念。“微创”一词由英文minimally invasive翻译而来,最早是于1985年由英国泌尿外科医生Payne和Wickham[1]在用内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报道中提出的。所谓微创是指在尽可能减少患者创伤(包括机械、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
目的:探讨cN0PTC患者肿块大小、位置、B超、CT以及肿块个数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对166例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cN0PT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在对于PTC诊断的准确率上,B超明显高于CT,P<0.01;(2)。在原发灶B超表现上,有、无微小钙化组间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上的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原发灶肿块个数上,1个组与≥2个组间在中央
Background: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safety of tailored neck dissections based on preoperative image studies and intraoperativeexplora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radiotherapy-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compare the surgical outcomes and donorsite morbidities between the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 (ALTF) and the radial forearm flap(RFAF)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head and neck
甲状旁腺肿瘤除具有侵袭性生长及转移特性外,尚能自主分泌甲状旁腺激素,是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主要原因,其中腺瘤最常见,约占80~90%,甲状旁腺癌者则占甲状旁腺肿瘤的1~5 %。资料表明,甲状旁腺癌易术后复发,部分患者甚至可侵犯气管、喉、食管和咽部等器官。一旦复发肿瘤侵犯上消化呼吸道,手术难度将显著增加。国内外对甲状旁腺癌复发的再手术治疗报道均较少,对侵犯上消化呼吸道的复发性甲状旁腺癌报道更是罕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内镜手术治疗(经胸乳入路)的方法及其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间内镜手术治疗的8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果:84例患者手术成功。手术平均时间113.3min。84例均行中央区清扫,其中12例怀疑颈侧区淋巴结转移者加行患侧颈侧区清扫。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在中央区为6.5个,在颈侧区为19.2个。6例(7.14%,6/84
研究背景及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9)的作用是降解细胞基底膜,已被证实在多种肿瘤中呈阳性表达,并与肿瘤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上颌窦鳞癌恶性程度高,容易侵犯周围组织与器官,治疗后易复发,而且生存率低。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MMP-9在上颌窦鳞癌的表达,探讨其与上颌窦鳞癌的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关系。资料与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上颌窦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