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问题的分析及思考

来源 :2018世界纺织服装教育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r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培养出更多更好适应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本文分析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为指导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能力,树立良好学风提供明确思路,从而达到有效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其他文献
在“一带一路”倡议大背景下,中国与国际社会多方全面融合,面临新的格局.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产物,中国各层次教育与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成为近年来教育界和学术界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针对于中国国内纺织服装教育的状况,越来越多的教育交流在纺织服装行业兴起发展,加上国外主流纺织服装教育的特色,中国也在培养人才的道路上越来越多的寻求合作以期找到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平衡.
在介绍西安工程大学应用物理学无损检测特色专业建设背景的前提下,重点介绍了包括实验教学、专业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与落实.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应用物理学专业足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陕西省“一流专业”(培育项目)、西安工程大学特色专业.
Z世代(新世代)年轻人是未来三十年(到2050)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然而内因(奋斗欲弱化、物质主义和个性化等)与外因(科技迭代和时代变迁等)交织使得他们难以自然胜任接班.为此研究了建设现代化强国对高素养人才的需求及其特点,提出教育教学改革应该从“魂”和“技”两方面着手,人才的高素养可以表征为:责商、情商、智商和财商等的复合函数,应从高度、温度、广度、深度、强度和效度等六维度进行系统架构,形成了“
当今高校为培养适应社会的全方面发展的毕业生,在教学过程中安排有实践环节,旨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毕业后继续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奠定基础.然而,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本文以纺织类专业为例,探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及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而高职辅导员由于自身的学历背景、工作对象的特殊性使之存在着思政专业素质工作要求和非思政专业背景出身难统一;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难两全;管理多面手和管理专家难取舍;实干型辅导员和研究型辅导员难共存等诸多角色困惑,要想走出角色困惑,寻找职业出路,唯一的有效途径就是找准角色定位.这个角色如何定位,一方面辅导员需要看清方向,把握国家宏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许多高职院校积极实践探索,作为其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机遇.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聚焦纺织服装产业国际布局,依托纺织服装的专业特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通过搭建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平台,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拓展生存发展国际空间等途径,努力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探索出一条纺织服装教育的国际化之路.
本文基于本院服装设计专业,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通过“四定位、三融合、两标准、两前列”运行保障机制,构建“虚实共生、连合发展”的校企协同模式,形成“模范引领,协同发展”专业育人体系,来打造高职品牌专业.
介绍了在产教融合发展高职教育的背景下,以学院纺织类专业为例,就推进产教融合,从制度保障、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信息化、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回产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服装高级定制是服装的最高境界,是精巧的手工艺和潮流的完美糅合,是手工工匠与设计师的高水平结晶.21世纪,高定行业再次兴起,成为新富阶层的一种时尚.一件高定服装的完成,离不开各种手工艺的参与,其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亚于一件艺术品的诞生.高校服装专业“服饰配件设计”课程正是培养学生服饰手工艺技艺,并且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一门特色课程.目前“服饰配件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项目
中外合作办学是产生于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它融合西方优势教育资源,是有效结合中外教育管理体制优势的过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工程应逐步与国际标准、国际惯例以及世界设计教育改革发展的主导趋势和潮流相互衔接和融通;只有这样才能紧跟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趋势和前沿,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找到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特色,建立一整套适合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时代需要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