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CT对原发性胃粘膜下病变的诊断价值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9033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spiral CT,MDCT)对原发性胃粘膜下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28例原发性胃粘膜下病变的MDCT图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平扫和增强CT检查.由两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采用盲法对原始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手术后病理诊断作为参考标准,评估不同观察者间的诊断准确性,并分析不同胃粘膜下病变的影像表现特点.结果 28例原发性胃粘膜病变包括间质瘤12例,淋巴瘤7例,脂肪瘤3例,血管球瘤3例,神经鞘瘤2例,异位胰腺1例.两位观察者对病变的检出率均为100%(28/28),诊断准确性依次为间质瘤(83.3%,10/12 VS 91.7%,11/12)、淋巴瘤(100%,7/7 VS 100%,7/7)、脂肪瘤(100%,3/3 VS 100%,3/3)、血管球瘤(66.7%,2/3 VS 66.7%,2/3)、神经鞘瘤(50%,1/2 VS 0,0/2)、异位胰腺(0,0/1 VS 0,0/1).结论 MDCT能清晰显示胃粘膜下病变,具有很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且可判断病变确切范围和分期,可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术后方式.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骶尾部脊索瘤的CT和MRI表现特点,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 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首发骶尾部脊索瘤患者的CT和MRI表现特点,30例均行 CT、MRI检查,其中CT增强28例,MR增强25例。结果 骶1椎体及以下1例,骶2椎体及以下3例,骶3椎体及以下24例、骶4椎体及以下2 例;肿瘤大小≤3cm者2例,3-5cm者4例,≥5cm者24例,平均约为9cm;偏心性1
目的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imaging,IVIM)基于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的一种双指数模型,可获得ADCslow(反映扩散指标)、ADCfast(反映血管灌注指标),本研究采用前瞻性方法在体探讨定量IVIM在腰椎间盘退变(IVD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20014年10月—2015年4月,前瞻性连续纳入23例腰背部疼痛或坐骨
目的:设计新型脊柱侧凸个体化数字导航模板(简称导板)并在手术中应用,评价其置钉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对10例脊柱侧凸病例(观察组)进行CT扫描,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型重建、模拟置钉和导板设计;应用快速成型技术制造脊柱模型和导板;在手术中应用导板辅助置钉,记录其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与术后血肌酐含量变化、置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应用CT扫描明确螺钉位置并进行分
Iron has recently been recognized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but the mechanisms leading to iron-related bone loss are not fully determined.Reportedly,Female menstrua
目的 探讨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浮肩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15例浮肩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2例;年龄36~56岁,平均43.4岁.交通伤12例,高处坠落伤2例,重物砸伤1例.浮肩损伤根据锁骨与肩胛骨骨折机制分为A型9例;B型4例;C型2例.合并肋骨骨折4例,肺挫伤6例,肩胛上神经损伤2例.
目的 探讨模块化程序化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15例跟骨关节内骨折,依据CT三维重建,结合骨折线走向,将跟骨分为4个模块,即跟骨前部、关节部、结节部和载距突部。程序化步骤为:1穿针牵引,主要矫正跟骨内翻、上移,挤压复位跟骨内侧壁,松动骨折线;2复位固定关节部,经跗骨窦切口或外侧L形切口,以距骨后关节面为准,撬拨复位跟骨后关节面,克氏针或空心螺钉固定;3复位固定结节-关节部,牵拉下压跟
目的:探讨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HO)的发生、发展规律。方法:回顾近10年完成的Bryan Disc 和Prodisc-C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病例,对于出现的假体周围HO的病例进行系统分析。观察HO的形成对颈椎活动度(ROM)、神经功能改善(颈肩臂疼痛VAS评分、NDI、JOA评分)以及相邻节段退变(ASD)的影响;应用McAfee分级观察HO进展情况。比较早期和后期完成的病例HO发生
目的:探讨晶状体脱位的MSCT表现,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53例经临床证实晶状体脱位的病例的MSCT表现.结果:MSCT诊断晶状体全脱位33例,晶状体半脱位16例,未显示明确异常4例,诊断符合率92.4%,误诊病例均为半脱位病例.结论:MSCT检查对晶状体脱位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是晶状体脱位的首选检查.
目的:探讨单源双能CT增强扫描在显示累及椎管的脊柱溶骨性转移瘤与椎管对比的最佳单能量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原发肿瘤,结合影像检查及病史,确诊为脊柱溶骨性转移瘤患者16位,累及椎管的45个溶骨性转移瘤病灶纳入研究.ROI 选取所有累及椎管溶骨性转移瘤病灶中心的2/3,并选取同层面的椎管作为背景,同一病灶ROI及背景的选取位置及大小在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保持一致.所有图像上传至GE AW4
目的:探讨DWI-ADC图及ADC值用于鉴别脂肪瘤与脂肪肉瘤的价值.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脂肪瘤与脂肪肉瘤患者33例.其中脂肪瘤12例,高分化脂肪肉瘤10例,粘液样脂肪肉瘤5例,去分化脂肪肉瘤4例,多形性脂肪肉瘤2例.术前采用GE1.5T MR进行常规MRI及DWI扫描(b值取0,600 s/mm2,添加频率选择饱和脂肪抑制技术).利用直方图方法测量肿瘤非脂肪信号区的平均ADC值(ADC非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