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多发性骨髓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特异性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脊柱多发性骨髓瘤的CT和MRI影像特征,提高脊柱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脊柱多发性骨髓瘤、2例脊椎淋巴瘤、42例脊柱多发转移瘤,3例骨母细胞瘤,16例脊柱结核的CT及MRI影像资料。结果 18例脊柱多发性骨髓瘤CT表现为椎体溶骨性虫蚀状、颗粒样、穿凿样骨破坏,骨小梁部分或大部分消失但边界清晰,骨皮质的包壳仍存在,未见软组织肿块;骨髓瘤MRI表现为T1WI及T2WI的弥漫性不均匀斑片状混杂信号,脂肪抑制序列进展期为弥漫性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椎弓根、横突、棘突同时破坏,信号变现同病变椎体信号,治疗恢复期为较正常骨髓略低的均匀信号;2例淋巴瘤MRI表现为:表现为T1WI及T2WI的弥漫性不均匀信号减低,多个椎体不规则斑片状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高信号更明显,椎体上缘塌陷及椎体后突较CT表现明显;32例溶骨性骨转移瘤的MRI表现为:T1WI普遍低信号,T2WI及脂肪抑制序列不均匀高信号,椎旁软组织肿块呈长T1、T2表现,部分椎弓根受累,信号变现同病变椎体;10例混合型转移瘤MRI表现为:T1WI及T2WI均呈低信号,脂肪抑制序列为高信号,并可见椎体膨胀后突,椎弓根未见受累,椎旁软组织未见肿块影;3例脊柱骨母细胞瘤的MRI表现为T1WI及T2WI均呈低信号,内见更低信号的钙化灶。
其他文献
男性乳腺癌是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约占乳腺癌的1%,该病占所有男性肿瘤的0.17%.男性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与雌激素的长期作用有重要关系.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癌的影像学表现,以增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其临床检出率.方法收集笔者医院2009年-2015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男性乳腺癌病例7例,回顾分析本病的X线、CT及MRI表现及临床特点,总结男性乳腺癌的影像学要点.结果7例患
对肺部肿块进行CT灌注扫描,分析影响灌注质量的因素.选择14例肺部肿块患者行肺部肿块灌注扫描,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东芝AquilionONE320排CT,灌注扫描模式,层厚5mm,球管电压120kV,电流80mA,转速为1s每圈.对肿瘤患者先行肺部CT平扫,确定灌注扫描的层面.再对肿块进行预扫描,确定扫描野及病灶显示均达到预期效果后.经静脉注射造影剂流速为3.5~4.5ml/s,总量为患
目的 探讨双源CT单能谱成像技术去除硬化束伪影的应用价值.方法 42例体内含有高密度置入物的患者共有内置物60处,其中躯干骨及四肢骨金属内固定21处,颌面骨金属内固定18处,口腔内金属内置物10处,骨水泥椎体成形11处.对患者行双能量CT扫描后,用双能最软件内的单能谱技术(Monoenergetic)处理,分为40、70、100、130、160、190keV的6组图像;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诊断医
Purpose:ToassesstheCTvaluereliabilityofMSIandcorrelationbetweenCTattenuationvalueandMSIvalueofvirtualnonenhanced spectralImagingcomparedwithtraditionalpolychromaticCTimaging
Purpose Brainlateralizationisconsideredhighlyrelatedtohumanpsychologicalandbehavioralcharacteristics.Itwaswidely believedthatthelefthemispheresupportedlanguageandlogicalthinkin
患者,女,51岁,因发现右侧乳腺肿物4月入院.患者于4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乳腺肿块,无明显不适,近期自觉肿块增大.查体:右侧乳腺内上象限可触及1大小约1.0x1.0cm肿块,质地硬,边界不清,无压痛,活动度好,挤压乳头无溢液,右侧腋窝未扪及肿大淋巴结.乳腺超声:右侧乳腺11点钟处可见一不规则低回声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考虑乳腺癌.乳腺钼靶:右乳腺偏内上象限见局部结构紊乱,密度增高,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对合并门脉海绵样变的门脉高压症的治疗.方法7例反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有肝硬化、门脉高压基础,术前均经B超及CT等影像学证实伴有门脉海绵样变,门脉主干及左右支有完全或部分闭塞.针对其行TIPS术治疗.结果7例均成功施行TIPS术,6例为先经皮穿刺右肝门脉分支,建立经门脉右支至主干通道,并行球扩成形治疗.其中4例经常规TIPS途径由肝静脉穿刺门脉右支建
目的 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体内断裂移位的处理方式及原因。方法 2012年5月至2014年1月4例植入静脉输液港患者,2例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输液港导管断裂移位,断管移位至上腔静脉及右心房,采用血管内介入取管;另2例在取出输液港拔出输液港导管时发生导管断裂,体内断管仍滞留在锁骨下/颈外静脉内,其中1例经锁骨下静脉入路的患者采用离断锁骨后取管,另1例采用颈外静脉入路的患者进一步分离颈外静脉取管。
目的:评估单独应用乳腺动态增强数字剪影后处理技术-MIP(最大信号强度剪影)法重建对乳腺可疑病灶的检查能力.方法:73例行常规MR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最大信号强度剪影(MIP)法重建的患者图像回顾性分析.将检查图像分为两组:A组(常规MR+动态增强检查)和B组(只分析MIP图像).由两位有5年以上诊断经验的医师盲法、随机分组阅片,将病变的检查分为阳性(+)与阴性(-).对结果用kappa检验评价
目的 分析体素内不相关运动(intravoxelincoherentmotion,IVIM)双指数模型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在我院接受上腹部磁共振检查的肝内占位患者57例,其中排除无病理结果及复查随访的患者11例,剩余46例纳入研究.所有对象均接受上腹部常规MRI扫描、对比剂动态增强扫描以及IVIM-DWI成像,多b值选取19个b值(0、1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