镉对南方鲇抗氧化酶系统和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来源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chao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研究了镉对南方鲇的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镉处理设置三个浓度组,分别为50μg/L、500μg/L、5000μg/L,并设置一个对照组。分别在1d、7d、14d、21d和28d取肝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试验早期(1d-7d),随着镉浓度的增加,抗氧化酶活性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在试验后期(14d-28d),随着镉浓度的增加,抗氧化酶活性随之降低。其原因是在暴露初期,南方镉肝脏对镉毒性有适应性反应,抗氧化酶活性表现为诱导;到了后期,随着镉浓度的增加以及暴露时间的延长,镉毒性超过了南方鲇肝脏的适应能力,所以抗氧化酶活性随之降低。脂质过氧化作用表现为随着镉浓度的增加,脂质过氧化损伤随之增加。抗氧化酶活性的组织特异性结果表明,组织酶活性差异与组织的生理功能息息相关。
其他文献
The amount of coots were investigated from September to October of 2008 and from April to November of 2009 in Anbanghe Nature Reserve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会议
会议
对宝石鲈、淡水黑鲷及其杂交子一代(宝石鲈♂×淡水黑鲷♀)胜斑的体型体色进行观察,测定3种鱼的传统形态学和框架数据后,运用卡方分析检验可数性状的差异性,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判断可量性状和框架数据。形态体色观察结果可以看出胜斑在体色上比较偏向于母本淡水黑鲷;卡方分析结果显示3种鱼在可数性状上差异不显著;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宝石鲷和胜斑先聚为一类,再与淡水黑鲷聚为一
采用腹腔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秋水仙素,以胜斑肾细胞为材料,低渗处理,空气干燥制片法来制备染色体标本,研究了其染色体的核型、银染(Ag-NORs)和C带.结果表明:1)胜斑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48,其核型公式为2n=4m+44t,NF=52,没有发现随体、次缢痕以及异形性染色体;2)染色体经快速银染后,在间期核中数目为1-5个,1个Ag-NORs的频率最高(占77.1%),中期分裂相
短散布重复序列(SINE)是一类反转座子,广泛存在真核生物基因组内。由SINE插入造成刀鲚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的原因可归为两种,一是SINE插入位点的变异;二是SINE自身序列及其侧翼微卫星(microsatellite)重复单元的变异。本文分别以SINE,SINE-microsatellite和microsatellite为标记,分析研究了刀鲚8群体40个样本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SINE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