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螟黄赤眼蜂防治尖椒三代烟青虫试验初报

来源 :2005年全国生物防治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p8808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进行了螟黄赤眼蜂防治尖椒三代烟青虫田间试验,在放蜂次数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放蜂量的增加,防治效果均呈上升的趋势;相同放蜂量、不同放蜂次数,随着放蜂次数的增加,防治效果明显上升,放蜂5次的防治效果最好;随着放蜂时间的延长,放蜂后的防治效果明显下降,放蜂后第5d的防治效果最高;螟黄赤眼蜂防治效果比松毛虫赤眼蜂好,放蜂量以3万~5万头/亩,放蜂次数以3~5次为宜.
其他文献
拮抗菌L-1-6是从辣椒果实表面附生微生物中分离筛选的对番茄早疫病(Alternariasolani)有拮抗作用的酵母菌;拮抗菌H-2是从李果实表面附生微生物中分离筛选的对番茄根霉腐烂病(Rhizopusnigricans)有拮抗作用的酵母菌.用浓度为1.0×106CFU/ml的拮抗菌悬浮液浸泡绿熟期海粉901番茄果实2min,常温贮藏20d.试验表明,拮抗菌L-1-6或H-2悬浮液处理能延迟病害
BacillussubtilisB5423是一支显著地降低了水稻稻瘟病发生的拮抗细菌菌株.在温室条件下,在水稻孕穗期喷雾浓度为1×108cfu/ml的菌株B5423-R(B5423-R是B5423的标记菌株,是利福平抗性的突变体)悬浮液,采用定期取样,用稀释平板法回收细菌,并通过图形测试,测定了该菌株在水稻剑叶上的时间、空间定殖型.结果表明,菌株B5423-R在水稻剑叶上的定殖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
在盆栽试验中,研究了链霉菌与荧光假单胞菌联合接种防治镰刀菌枯萎病的防病效果与根际定殖能力的关系,试验表明链霉菌与荧光假单胞菌联合接种均比单独接种的防病效果提高,相互无拮抗作用的生防菌(链霉菌S-5与MR126a)联合接种比单独接种链霉菌S-5、荧光假单胞菌MR126a防病效果分别提高24.48﹪和31.76﹪.联合接种链霉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在根际的群体密度与单独接种相比,群体密度都降低,但是在根际总
本文概述了目前世界上生物防治薇甘菊的研究现状,并详细论述了我国进一步研究控制该草危害蔓延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选用几种植物精油以一定的比例配制成复方精油,通过纸片扩散法和自然挥发两种方式检测其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该复方精油通过纸片扩散法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较强的抑制效果.通过自然挥发法作用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但均比过氧乙酸要弱.这表明挥发油的自然挥发性较弱,进而影响了抑菌效果.精油混合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1/32和1/128.
香荚兰根腐病是云南省西双版纳香荚兰种植园的一个重要病害.本文介绍香荚兰根腐病的防治现状,针对目前抗病育种、栽培措施以及化学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生物防治这一对环境安全有效的方法,提出将此病害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综合管理.
对美国白蛾幼虫的人工饲料、人工饲养和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yphantriacuneanuclearpolyhedrosisvirus,HcNPV)的规模化生产进行研究是获得大量病毒用于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通过试验,成功研制出了适合于美国白蛾幼虫正常发育的人工饲料配方和幼虫大量饲养的条件,以及病毒增殖的适宜虫龄和接种浓度等.利用该技术进行了HcNPV病毒杀虫剂的规模化生产,并用生产的HcNPV
采用物理诱变,选育获得一株对蚊幼高毒菌株Bti99-11,通过摇瓶和40t发酵罐发酵试验,表明该菌株具有良好的发酵性能.摇瓶试验和40t发酵罐试验表明,与出发菌株BtiK相比较,该菌株对蚊幼的毒效分别提高113﹪和62﹪.
根据GenBank登录的Bacillus几丁质酶基因的同源性,设计出可扩增部分几丁质酶基因的一对引物BFL1/BFL2,采用PCR方法扩增出WB-7部分几丁质酶基因序列.将PCR产物纯化回收后直接测序,经在线的Blast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表明:它与chiB的相应部分的同源性将近100﹪.根据这一结果,可利用引物BFL1/BFL2来鉴定Bt的几丁质酶基因,在所鉴定的另外22株苏云金杆菌中有18株具有
在辽宁省分离获得形态与性状各异的3株绿僵菌,室内表现出对稻水象甲成虫较高的侵染率.用烧杯饲养稻水象甲成虫,分别喷雾和撒施孢子悬浮液,接菌浓度为104、106、108、1010和1012孢子/ml,处理后连续饲养36d,观测成虫的取食、生存和产卵情况.结果显示,处理后6d起成虫取食量明显减少;处理后9d成虫大量死亡.施菌浓度越高,成虫死亡率也越高,处理成虫的累计产卵量明显减少,减少75.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