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石率对土石混合料力学性能影响的颗粒力学研究

来源 :第四届全国颗粒材料计算力学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Y7896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石混合料广泛应用于高土石坝、路基、机场高填方地基等工程中,含石率对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大,值得深入研究。采用颗粒流程序PFC3D生成不同含石率的土石混合料试样,计算分析了含石率对堆积密度的影响,当含石率在70%左右时试样孔隙比最小,这与已有试验结果基本相符。分别对试样进行侧限压缩和三轴剪切试验模拟,分析了含石率对侧限压缩模量、峰值强度以及临界状态线等的影响。此外,研究了配位数、考虑接触类型的接触力各向异性指标等细观变量的变化规律,从细观角度出发分析了含石率影响试样骨架效应的机理,有助于理解土石混合料的受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合理控制土石混合料的含石率,可有效改善混合料的力学性能。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铁路道床整体动力性能,在道床曲线侧向、道岔区等易发生沉降的区域注入道砟胶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本文基于离散单元法,采用镶嵌式组合颗粒单元构造道砟,利用宏观特性试验校准离散元模型的细观力学计算参数。道砟胶固化前由颗粒间固-液接触角获得道砟胶的高度,并最终获得固化后道砟胶的法向和切向刚度系数,该系数随高度非线性变化。通过对道砟箱的数值模拟,研究道砟胶含量、固化深度对道床累积沉降量、刚度的影响,以及
圆砾的颗粒形态对其宏观性质有重要影响,准确地模拟其形态是研究圆砾料宏观力学行为的基础性工作.,以实测的圆砾料轴向系数为基础,基于PFC3D的内置FISH语言进行二次开发,生成具有不同形状尺寸的三维近似椭球颗粒,建立了覆盖2-60mm粒径范围7个粒组圆砾模型数据库,开展了各粒组圆砾料离散元堆积模拟,并结合室内堆积试验进行对比分析.有以下结论:(1)离散元模拟与室内试验所得堆积孔隙比规律基本一致,验证
在岩土、采矿、制药工程等领域,颗粒材料的破碎是一种常见现象,也是目前颗粒材料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基于离散元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颗粒黏结模型模拟单颗粒破碎,侧重研究颗粒的细观结构对颗粒破碎的影响。通过单颗粒团聚体的配位数频率分布表征颗粒内部的缺陷状态,选取微裂纹的密度、离散程度这两个重要参数来描述颗粒团聚体的细观结构,并研究了不同细观结构参数下颗粒破碎强度的Weibull分布所呈现的
物体快速贯入颗粒介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现象,例如小行星撞击地球,弹体侵彻土体,飞行仓的着陆,鱼类锚的安装等。在实验室内进行试验模拟研究这一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因为试验条件可控、可测。这里对圆柱体快速贯入颗粒材料开展了模拟试验研究。这篇文章首先成功开发了一个基于电磁原理的加速装置,对于圆柱试件进行加速。与传统的气动加速装置相比,这个设备非常简便,节约空间。然后配置了一个透明颗粒介质模型模拟天然砂
会议
颗粒形状除了用球形或椭球表示外,还可以用超椭球方程来表示,超椭球方程表达出来的形状比椭球要丰富得多,超椭球颗粒体系表现出来的性质和球形或椭球体系有很大的不同,是离散元研究的一个重点。离散元法研究超椭球体系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确定超椭球颗粒间的接触关系,本文用Newton-Raphson法通过求解由Jacobian matrix决定的四元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来确定超椭球间的接触点,并对求解过程的收敛
对于颗粒类材料,在特定的应变加载路径下会产生分散性失稳现象。失稳现象主要通过试验研究:如三轴不排水压缩实验和等q(广义剪应力)排水实验。然而,场地条件下,由于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而导致土体部分排水,上述物理试验很难精确模拟。因此,本文采用离散元方法,对松砂试样进行了一系列等比例应变路径加载实验,并对试样在发生失稳时的宏微观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模拟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部分排水条件下,土体体
工业生产中经常会涉及到尺寸、形状各异的颗粒材料,由此带来了颗粒分离的现象。本文基于离散单元法实现了对准二维约束堆体系下二元非球形颗粒流动、混合和分离的模拟,并采用了综合考虑对流、扩散、分离的连续理论模型准确地描述和预测了准二维约束堆体系中不同粒径的非球形颗粒的流动、分离特性,所涉及的运动学参数由离散单元法模拟计算得到,并且受到体系控制参数的影响。本文还讨论了不同体系控制参数对非球形颗粒分离效果的影
为了研究砂颗粒穿越裂隙的过程中砂颗粒的运移规律,本文利用离散元方法实现了对干砂穿越单一平直裂隙的数值模拟.通过改变裂隙的宽度、开度以及倾角大小等参数,对不同宽度、开度及倾角条件下砂颗粒在裂隙内部的运动特点及运移规律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 表明,根据砂颗粒在裂隙内的运动特点与质量流量随时间变化特点,单一平直裂隙内干砂运移的过程可以分为启动阶段、稳定阶段、结束阶段三个阶段.稳定阶段干砂质量流量随着裂隙宽
利用离散单元法研究了基于颗粒破碎的碎石料蠕变及应力松弛过程中的力学特性。碎石料的基本模型为球形颗粒粘接而成的可破碎颗粒簇,同时设置粘接强度与时间相关来引入时间效应的影响。首先,用碎石料常规三轴实验以及侧限蠕变实验结果对模型进行校验,得出本文提出的模型可以很好地重现碎石料常规三轴及侧限蠕变过程中的力学特性。随后,再利用该模型进行三轴蠕变及应力松弛实验的模拟,侧面反映了粗颗粒材料的nonisotach
陶瓷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准确预测其力学特性尤其是其内部裂纹扩展行为至关重要。本工作通过发展微观颗粒间的作用模型,基于离散单元法数值模拟定量研究了陶瓷材料的力学特性。通过考虑多体作用下的空间耦合效应,对经典的两体接触Hertz模型进行了修正。采用新发展的离散单元法数值模型,考察了拉伸作用下部分烧结Al2O3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模拟预测的杨氏模量和断裂强度随固含率的变化与实验结果定量吻合,验证了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