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尺寸Ni-VN纳米粒子共嵌入氮-掺杂碳纳米片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超级电容性能研究

来源 :第十七届全国胶体与界面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e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新兴的负极材料,氮化钒(VN)由于其较高的比容量、优异的导电性和合适的负电位窗口而引起广泛关注[1].Kumta 等人利用VCl4 作为钒源,通过氨气还原法合成了氮化钒纳米晶,在电流密度为当扫描速率为2 m V s-1 时,比电容可以达到1340 F g-1[2].
其他文献
NIR probes are ideal for fluorescence labeling and optical imaging of biological targets in deep tissue or in living animals.[1] But the instability of common NIR dye hampers the construction of NIR p
The human 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 is a facilitative membrane transporter,catalyzing the basal-level uptake of glucose.In the Wabberg effect,GLUT1 is overexpressed in many cancer cells,sometimes a
生物传感器具有响应时间短、速率快等优点,能够实现高灵敏度、高专一性、低成本的即时检测,有希望广泛取代一些行业中笨重、昂贵、复杂的分析仪器。丝网印刷碳电极(SPCE)因其制造工艺的特有优势在传感研究领域备受关注,但其电化学性能较差,同时由于酶与电极之间的直接电子传递实现较为困难,因此需要对电极进行修饰或改性。
会议
花状碳球(FCSs)因其表面结构精巧、内部孔隙发达、杂原子含量丰富、热稳定性良好等优点,可作为理想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1,2]。本文以聚酰亚胺为聚合物前驱体,采用一种无模板剂的分级组装策略合成了新颖的三维超结构碳球。
实现对生物胺可靠、高灵敏检测对于确保食品安全和维护公共健康至关重要。在本研究中,我们报道了两种萘基端封的三联噻吩衍生物传感材料:NA-3T 和NA-3T-NA,通过引入具有空间结构的萘末端基团调控分子堆积,来开发用于检测气态生物胺的化学阻抗传感器。
采用稀土铕包覆的多金属氧化簇Na9EuW10O36·32H2O(Eu-POM)和壳聚糖(CS)制备了Eu-POM/CS 复合薄膜。通过肉眼观察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表征发现该壳聚糖复合薄膜具有较高的透明度。
金属有机骨架(MOFs)具有高度结晶的结构,比表面积大,孔道结构规整,良好的热稳定性等优良特性,在储气,分离,传感和催化等应用中具有巨大的潜力。本文探讨的是MOF中ZIFs 材料中的ZIF-8 的催化能力。
纤维素纳米晶体(CNCs)具有电荷稳定、亲水性强、高强度以及高纵横比等优点,可以吸附在油-水界面处达到稳定乳液的目的。本文利用CNCs 稳定Pickering 乳液模版制备了大豆油基的纳米复合泡沫材料。
氮原子掺入石墨烯骨架可改善电子态及电化学性能[1],相应的氮掺杂石墨烯气凝胶(NGA)具有丰富多级孔结构、大比表面积和高导电性[2].H3PO4 作为石墨烯骨架保护剂,可防止或减慢KMnO4 对石墨烯骨架的氧化导致的C=C 键断裂,可用于调控氧化石墨烯(GO)表面结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