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神经网络在空气处理单元换热器建模中的应用

来源 :第二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an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安装在空气处理单元(AirHandlerUnit,AHU)中的换热器建立了静态和动态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的所有预测值基本都在实际测量值的95﹪~105﹪之间.实际测量值和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MeanRela-tiveError,MRE)小于2.5﹪,充分说明模型逼近实际对象的精确性.本文中同时给出了该神经网络模型的权值和阈值,它可以作为工程上一个很好的参考.本文的实验结果显示,神经网络,尤其是BP神经网络,可以作为一个很容易的建模工具来获得空气处理单元中换热器的神经网络模型,同时也很容易应用在类似的热系统中.
其他文献
本文就当今居住小区环境绿化中存在的许多一味注重绿化景观、而忽视其实用性的普遍现象,提出绿色住宅小区环境绿化的实用性设计原则,建议应用立体绿化技术,适宜可行的绿化方法,尽可能地加大绿化空间,节约土地资源,提高绿化数量和质量,真正提高住区的整体绿化环境,进一步推动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进程.
本文通过对新型墙体材料围护结构的裂缝及渗漏等问题的研究,采用活性硅激发改性技术,研发了具有自组织功能的保温防水抗裂一体化的系列产品--封闭剂、填加剂、粘结砂浆、抹面砂浆、内墙抗裂粉刷材料等.经过在加气混凝土砌块、小型混凝土砌块等新型墙体材料围护结构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使用质粒DNA评价法(plasmidDNAassay)和电感偶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研究了北京市室内外PM10的生物活性及其与微量元素的关系.本研究选择了6组样品分别代表室内和相应室外进行质粒DNA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厨房内采集的PM10的TD50(50﹪的DNA被破坏时的PM10的剂量)最低,为45μgmL-1,对DNA的损伤最大,表明具有最高的生物活性.而两个抽烟室内采集到的PM1
运用城市生态工程原理,通过"城市建筑空间环境大面积植被化"理论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相应的应用技术和工艺措施;通过城市规划设计,将开发出来的城市生态技术及措施运用到相应的城市工程项目中,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控制城市环境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重新恢复或再造生态良好的城市生存空间.它是生物科学与城市科学结合的产物,它是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场"生物科学-城市科学"革命;它是创建城市生态的一种有效途径.
随着"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建设绿色建筑成为民众广泛关注的焦点.而绿色建筑设计的准则和方法中很重要的两个方面便是:应用减轻环境负荷的建筑节能技术、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本文分几个方面就现今室内装修的观念更新问题进行探讨,倡导绿色装修观念,创造健康舒适的绿色室内环境.
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和聚合物保温砂浆外墙外保温系统是当前我国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所广泛使用的主流外墙外保温系统.本文从体系的性能指标,成本,安全性、环保消防性和适用范围等几个方面对三个系统的进行了全面的综合比较分析,并提出相关参考意见,以达到使用用户及研究设计人员正确设计与选用外墙外保温系统的目的.
建筑能耗占我国社会总能耗的1/4强,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乡建设的加快,这一比重还将逐步上升.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王一平教授等提出了将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三步节能改造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并应用该理念对天津市一座1248m2的民用住宅进行改造.本文对该系统从结构原理、工作方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由此阐明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建筑相结合对于降低建筑能耗、改善城市环境的意义.
空调节能已经日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大事.空调专业的设计师为了实现建筑物的整体节能,应该认真贯彻国家2005年4月4日颁布的(GB50189-2005);制冷、供热系统宜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节能的热泵系统;设计空调风系统、水系统时,从多方面入手实现节能的目的.
本文以深圳振业城为例,对夏热冬暖地区大型居住小区的建筑节能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涵盖了围护结构节能设计、自然通风的利用以及太阳能热水的广泛利用.
本研究,在考虑住宅全寿命周期内家庭生活方式及成员构成变化的基础上,对住宅全寿命周期的能耗及成本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地域的不同,各种节能技术对住宅全寿命周期能耗及全寿命周期成本所带来的节约效果是不同的;特别是对于夏热冬冷地区,仅采用围护结构的高断热高气密技术,在降低能耗的同时也会增加住宅全寿命周期的能耗成本;只有同时结合太阳能技术,才能获得住宅全寿命周期能耗最佳的节能性与经济性.